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始建于1914年,自創建以來始終秉持“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功。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校訓,“姓師、向農、為幼、服老”的特色育人實踐,為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老有康養”愿景奠定人才基礎。學校以厚重的紅色文化為理論載體,將紅色師魂熔鑄在師生的精神血脈里,培養出具有較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級專業人才。
學校操場
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完善。學校堅持探索“校地園協同、學訓教一體”,以堅定的教師職業思想為引領,嚴格鍛造教師職業技能基本功,積淀形成“三種素質、五種能力、十五項基本功”的人才培養質量體系。學校建有微格教室等基本技能實訓室533間,仿真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92間。
學校實訓基地
紅色文化厚重,歷史文化悠久。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視察川鄂政務,來校書寫“樹之表旗”匾額,題寫校訓,校訓碑至今矗立校園。學校被譽為“下川東革命搖籃”,革命先輩蕭楚女、惲代英、朱德、劉伯承等曾在學校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學校師范文化深厚,建校之始,依據《奏定師范學堂章程》開設師范教育課程,百年來堅持培育幼教英才、研究幼教科學、服務幼教事業、追求卓越發展。學校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傳承和發展歷史文化,培育出有堅定教師職業思想的新一代綜合素質發展人才。
學校小灣校區
構建培育方案,加強育人模式。學校將紅色文化、黨建文化視為寶貴的育人財富,將其融入育人全過程,“全覆蓋”構建植入紅色師魂基因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不僅重視在校理論學習,更看重“學+訓+賽+證”融通、“訪園+走園+駐園”結合的實踐育人。學校采用校企共建專業模式,大力實施“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改革。以職業崗位為主導,實施“崗課融通”;引入“1+X”證書考核標準,實施“課證融通”;融入職業技能大賽內容,實施“賽課融通”,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學校通過“思想引領+師范傳承+模范帶動+技能提升+素質養成”五位一體黨建育人新模式,培養出了一批批師德高尚、師能精湛的畢業生。
結合歷史發展,創新教學方式。學校堅持開門辦思政課,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校內校外各種力量和媒體品牌傳播資源,發揚紅色精神。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補、課堂教學與現實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生態。設立紅色文化傳承研究中心,以“熔鑄紅色師魂,培育幼教英才”為目標,通過收集學校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學校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學校紅色文化歷史,編寫校本紅色教材。學校以校史中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干,用生活化、情景化的敘事展現歷史真實,把革命先烈的故事和事跡編印成紅色故事讀物,用文字賡續紅色血脈。
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果豐碩。堅持“姓師”,開設10個師范專業,培育師資及管理人才。堅持“為幼”,以學前教育為特色骨干專業,培育早期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支撐專業,致力于服務三峽庫區鄉村學前教育和托育事業振興。堅持“服老”,積極響應國務院對老年康養事業發展的新規劃,開設“智慧康養”專業群,致力培養服務城鄉老年護理、老年康復、康養管理人才。堅持“向農”,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基層一線,服務“一老(老年人)一小(嬰幼兒)”。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