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深化大運河沿線城市的教育合作,優化資源整合,6月21日下午,以“運用大運河資源進行課程育人實踐”為主題的大運河沿岸城市學校教育聯盟第四次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杭州市京都小學是大運河沿岸城市學校教育聯盟發起學校。活動現場,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洪俊就學校多年推進“運河文化浸潤成長”的教育實踐進行了分享,并介紹了帶有“京都”特色的三大課程群:
一是打造賦予時代內涵的《運河紅》大思政課程群。學校創建“運河紅”黨建品牌,將大運河文化遺產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用運河精神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紅色文化、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內容為落腳點,形成《運河紅·黨的二十大》《運河紅·非遺文化》和《運河紅·革命英雄》等黨團隊一體化大思政課程群落,以紅色精神引領學生成長,以運河文化培育五好少年。
二是開發解決真實問題的“大運河”跨學科主題課程群。自2015年開始,學校率先在區域內進行課程改革,在國家課程范疇內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每個學期組織以年級為單位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周,迄今已近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案例。
三是全面育人的“大運河”校本課程群。多年來,學校以“河為線”、以“課為珠”,串珠帶面,開展了“以運河文化浸潤學校課程”的校本實踐。整合了大運河的歷史遺存、大運河的生態文明、大運河的城市生活三個文化維度,并基于學校跨學科統整教學特色設計開發了“大運河”校本課程群——《我的家在運河邊》,以實踐育人、活動育人。
活動現場,北京市通州區運河小學副校長陳建華介紹了學校如何以運河文化為根基,通過構建通融課程體系,全力推進課程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沿岸城市學校教育聯盟部分校長進行了交流訪談活動,分享各自學校運用大運河資源進行課程育人的成功經驗。
據了解,大運河沿岸城市學校教育聯盟學校致力于培養富有運河精神的新時代學子,為傳承和弘揚運河文化、為高質量建成運河沿岸名區貢獻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