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大門
西安培華學院誕生于1928年,在職業教育重視實踐教育的優良傳統下,學校自誕生起就有“校譽至上、質量第一、自強不息、開拓前進”的校訓。學校教學育人注重實踐性和創新性,歷屆校領導都倡導“產教融合”的施教方法,學和做相伴相生,學中做、做中學,知行始終合一。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延安大學、中南大學簽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議,是“西北大學—西安培華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設站單位。學院與國內多所同類院校發起成立了“未來大學聯盟”,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開放式辦學格局,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等領域進行廣泛合作。學校與空軍軍醫大學等部隊院校有著密切的雙擁共建關系,與近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建立友好大學關系,積極拓展發展空間。
學校理事長姜波認為,學校培養的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學校要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獨立思想、具有辨識能力的人。在培華的校園,能看到奮筆疾書的學霸身影,也能看到追求創意實現夢想的夢想家。
學校法學院一宿舍的5名男生順利通過“法考”,共考取4個A證和1個C證,被稱為“法考五兄弟”。大三學生閆勇,網購的貨物因貨車著火而沒有拿到,所以一直想設計一輛具有防火功能的貨車,他和指導教師一起查文獻、找數據,最終論證自己的這個想法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大四學生趙妍的作品“共生·新中式服裝”以樹葉、樹枝和樹木肌理為靈感,巧妙地將這些自然元素融入到服裝設計中,使得整組作品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大四學生張瑞佳在畢業設計作品中將《山海經》和釉結合,制作了一組釉上彩繪畫,在畢業展中展出。
學校注重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2023年7月4日,學校組織228支社會實踐隊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圍繞理論宣講、黨史學習教育、支醫支教、鄉村振興、科技支農、巾幗志愿、民族團結、生態環保、禁毒宣傳等專題,深入農村和基層一線,用青春腳步丈量祖國大地。
從理事長到二級學院教師和輔導員,學校每一位教師都在用心呵護在校學生和畢業生。2022年,為推進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穩步有效推進,姜波以“直播帶崗”的形式向企業和社會學校畢業生;為了方便學生考取駕照,學校建成培華校內駕校;為了解決學生的各種訴求,姜波向學生們公布自己的私人電話,6年來收到上千條傾訴、建議等短信。這些無微不至、專注于學生訴求的實際做法,讓學生感動不已。
照片墻
在今年的畢業季期間,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將1700名畢業生的證件照做成照片墻,供畢業生們拍照留念。輔導員張丹在30天內,為全班54位畢業生撰寫萬字畢業留言,為即將離校的畢業生們送上了最溫暖的祝福。
西安培華學院為社會培養了數十萬的優秀人才,這些培華校友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在2019年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現場,85歲老校友蔡培華為了感恩母校,每個月從自己的3000元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資助2名優秀學生。
2019屆西安培華學院法學專業校友、現任西安市灞橋派出所四級警長的張倍源說:“開學典禮上,學校理事長公布了手機號,讓我們感覺特別貼心。參加工作之后,我就把這個做法在社區內推廣,轄區內村民都知道我的手機號,他們有事可以第一時間聯系我。”在工作中,張倍源為群眾提供暖心服務和幫助,留心化解矛盾糾紛,防范“民轉刑”“刑轉命”案件,協調專業律師在警務室開展法律咨詢。他用行動詮釋了培華學院“自強不息、開拓前進”的精神。
學校圖書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