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的教室里,重慶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施洋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為五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堂具有醫學特色的“特殊思政課”。
這堂課是重慶醫科大學攜手重慶高新區、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共同探索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本次活動也是重慶高新區“青春思政”共同體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
張施洋通過“無私奉獻的偉大”“社會支持的力量”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3個板塊,緊扣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了重慶醫科大學創校先驅愛國奉獻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在“由醫生轉為思政教師”過程中對于生命的思考和面對器官捐獻者時的心靈觸動,傳達了“仁愛生命、致敬奉獻”的深刻意義。張施洋還以彈奏吉他、帶領學生演奏樂器的形式,讓小學生們感受到生命的律動,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珍愛生命、愛國奉獻的情感。五年級三班的學生王珺涵表示:“生命有時快樂,有時悲傷,但我們必須珍惜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鮮活的?!?/span>
重慶大學城樹人集團校長王???/span>表示,重慶醫科大學開展的“大學教師進小學,大手牽小手”等愛國教育、生命教育行動,對大學城樹人小學的育人品牌建設有很大啟發。
“學校積淀的豐富思政育人資源及深厚醫學底蘊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到了思政課的魅力?!敝貞c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磊表示。
據了解,三峽庫區地處渝東北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當地部分中小學在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自2013年起,重慶醫科大學與重慶市三峽衛生學校結對,共建“青馬工程”培訓班,持續11年,陸續有近百名學生投身“以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支教事業。學校積極搭建思政教育合作培養平臺,組織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深入生活,把社會實踐作為提高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徑。
2019年,重慶醫科大學成立校史講解志愿服務隊,引導青年學生及廣大群眾自覺成為西遷精神的傳播者、傳承者和踐行者。近5年,學校累計培養170余名校史講解員,服務參觀人員1.5萬余人次,成為學校傳播校史文化,傳承西遷精神的一個重要途徑。
2023年,重慶醫科大學“青馬工程”培訓班學員、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謝明蒙,在重慶市三峽衛生學校支教期間,把思政課放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彭詠梧烈士陵園,帶領30余名高中生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發揮醫學教育資源優勢,為重慶渝中區、高新區等多所學校提供了持續性的定向精準授課和志愿服務,并與區教委等組成重慶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重點建設共同體”。學校依托“青馬工程”培訓班,讓大學生為高中生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打造了“縉云講壇”“心+苑朋輩活動”“家校共育論壇”“醫學+思政”主題團課、“醫心相連”實踐教育等品牌。學校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和平臺優勢,組織高校“大師資”、拓寬思政“大視野”,推動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加速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形成合力。
為進一步探索大中銜接協同育人模式,學校還于2023年開始設立校園開放日,重慶南開中學、宏帆八中、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等上百名高中生,走進重慶醫科大學西遷精神主題展覽現場,瞻仰西遷浮雕,近距離聆聽重慶醫科大學創校先驅的奮斗故事,感悟愛國奉獻深刻內涵。
“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敝貞c醫科大學黨委書記覃正杰表示。近年來,學校大力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用品牌打造優質紅色教育資源,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全國影響力、重醫辨識度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育人之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