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指出:“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重。”為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推進大學的內涵式發展、踐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使命,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形成了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基礎教育領域的拔尖創新研究型人才,并在創新創業教育、高等教育治理、健康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形成完整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而言,大學的創新能力決定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度和高度。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需要創新的推動,這就需要大學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其重要任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占先機并更好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為了形成更為科學有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著重培養教育管理、現代教育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等專業的基礎教育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
實現大學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在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要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強化拔尖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并通過建立以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動態人才評價體系來培養人才。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實行校內和校外導師結合的雙導師制,以導師組為主,導師組與碩士點梯隊成員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講授與自學討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方式來培養基礎教育領域的拔尖創新研究型人才,以更好地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
拔尖創新人才應具備的特質主要包括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結合拔尖創新人才所應具備的創新素養如好奇心與興趣、自信心與毅力、愛國精神與責任感等,以及創新能力如科學思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等要求,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打造融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學習生活、交流研討、圖書閱覽、運動健身等學術、文化活動為一體的育人環境,以激發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內在驅動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生的辯證思考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和跨學科研究能力,并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來培養研究生扎實的教育學理論基礎和開闊的學術視野、強大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從而讓研究生的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以實現基礎教育領域拔尖創新研究型人才培養的重大目標。
探索和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
組建優秀的師資隊伍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需要通過多元的激勵機制,有效提升教師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內生驅動力;鼓勵不同專業、不同學院、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國家之間進行密切的學術交流合作;同時通過優化薪資、提供晉升體系等來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投入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以創新能力為評價出發點,注重組建以大師為引領,跨國、跨校、跨學院的優秀團隊,并創新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師資的創新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領域的拔尖創新研究型人才培養工作。
因為充分意識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科學有效的方式來選拔人才,并堅持以研究生為本,應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來提升研究生的內在驅動力,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努力構建能發掘創新潛力的課程教學平臺、科研實踐平臺、研究生自主探究平臺以及對應的信息資源支持平臺,在科教融合中有效發掘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優質資源的整合來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在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協同作用下,發掘研究生的創新潛力和培養研究生的跨學科研究能力。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創設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由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由單一的、靜態的評價方式向多元的、動態的評價方式轉變,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以真正符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多元需求。因此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注重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以引導和發掘人才的創新潛力為本質要求,以多元化內容、多元化指標、多元化方式為標志,以有效提升師生的創新工作質量。
未來,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將繼續踐行拔尖人才培養的重大使命,進一步深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以及學科交叉與融合,進一步構建有特色、多元化的基礎教育領域的拔尖創新研究型人才教育和培養體系,以更好地推進大學的內涵式發展,從而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