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新能源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成立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隆重舉行。
專委會揭牌儀式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理事長馬培華親臨指導。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副主任方偉,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德華,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教育部職成司原副司長謝俐,中華職業教育社原二級巡視員、研究部部長劉志芳,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王建吉,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教育部職成司綜合處原處長鄔躍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張朱博為大會開幕式致辭。大會經選舉表決由北京郵電大學原副書記李杰擔任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科技集團董事長郭慶擔任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師大海威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華柱擔任秘書長。
本次會議匯聚了重慶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北京科技職業大學、長春職業技術大學等國內眾多高校,以及北京師范大學科技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長春汽車檢測中心、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行業龍頭企業和權威研究機構,是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在聯合推動新能源與智能制造領域產教深度融合、精準對接產業人才需求方面的積極探索。
會議現場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制造業智能化浪潮方興未艾、國家“雙碳”目標與制造強國戰略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專委會的成立旨在打通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壁壘,構建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的協同育人新生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專委會正式發布了未來5年校企合作“三個一工程”藍圖。共建100個聯合實驗室/實訓基地,依托院校與企業優勢資源,共同打造集教學、科研、實訓、技術孵化于一體的前沿平臺,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產業環境與真實項目歷練;聯合定向培養1000名卓越工程師,聚焦產業關鍵技術領域,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為企業量身定制高質量復合型工程技術骨干;累計推動10000名學生參與產教融合課程培訓,將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工程實踐與職業素養要求深度融入課程體系,大規模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崗位適配度。
這一工程的發布,彰顯了專委會牽手高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新能源與智能制造領域人才,為產業升級注入源源不斷創新動能的宗旨和目標。
發布會現場還舉行了校企合作簽約儀式。多家知名新能源與智能制造企業代表與專委會共同啟動了定向培養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聯合定向培養千名智能制造及新能源領域的專業崗位人才。
該計劃的核心創新在于“入學即入崗、畢業即上崗”的培養理念——學生在校期間即明確未來就業方向和崗位核心技能標準,院校依據企業需求精準開設定制化課程與實戰化實訓項目,企業深度參與培養全過程,提供真實項目資源、實習崗位及經驗豐富的聯合導師,確保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無縫銜接。
本次簽約聯合培養計劃覆蓋了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方向,精準對接企業用人剛需。整車電子電氣(EE)開發方向,培養具備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設計、系統集成、測試驗證能力的專業人才;智能網聯通信開發方向, 聚焦車聯網通信技術(V2X)、車載網絡、高精度定位等領域,培養通信協議開發與系統集成人才;汽車信息安全方向,應對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新型安全挑戰,培養從事車載系統安全防護、漏洞挖掘與防御的專業人才;新能源系統開發方向, 涵蓋電池、電機、電控核心技術以及充電設施、能源管理等系統開發,培養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術研發與工程化人才。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新能源與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響應國家戰略、服務產業升級、破解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的積極舉措。通過構建企、校、社多方聯動的協同機制,專委會將努力成為助力新能源與智能制造領域產教深度融合的“加速器”和高質量人才供給的“蓄水池”,更好地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服務,為新能源與智能制造行業發展助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