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10月25日,《新興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報告2022》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關大博帶領的國際團隊發布的《新興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報告2022》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全球氣候變化減排新觀點,即中小型新興排放經濟體(以下簡稱“新興排放經濟體”)將是全球未來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力軍,而發達國家應為其未來發展騰挪碳排放空間。
發布會上,關大博對《新興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報告2022》進行了解讀。他表示,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下,碳排放核算成為準確掌握排放變化趨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基礎。此前,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不一、尺度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團隊通過“數據眾籌”的方式,采用國際權威核算方法,構建統一、透明、科學的核算體系,編制了全球50個新興經濟體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單,從能源及排放部門來源、地區分布等角度對排放進行了深入介紹和分析,揭示了新興經濟體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此外,關大博還分享了團隊基于新興經濟體碳排放清單數據庫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2010—2018年間,有50多個新興排放經濟體年排放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雖然絕大多數經濟體排放量不足全球總排放的1%,但整體排放總量卻是印度的1.6倍。而這些國家未來的工業化進程所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導致碳排放持續增長,這無疑對本世紀末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圍繞“溫升控制目標下誰來減排”的問題,研究團隊發現,如果要實現全球1.5度的溫控目標,且保證新興排放經濟體有足夠的碳排放空間,其他國家則需每年減少7.2%的碳排放,然而在2010-2018年間,歐盟和美國的碳排放年均下降速率分別僅為1.4%和0.9%。因此,這就對以歐美為主的發達國家減排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在點評中提到,碳核算數據庫采用獨特的“數據眾籌”的形式,通過構建完整、統一和可比較的體系,搜集了50個國家和47行業的下沉到區域的數據,質量非常高,發揮的作用很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