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三全育人”案例(4)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海信息技術學校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秉承“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是才”的人才觀,勇于創新改革,變“教育的選擇”為“選擇的教育”,將教育的選擇權賦予受教育者。2001年起實行學分制,辟出總學分的10%賦予德育學分,保障全員、支撐全程、協同全方位,有效推進學校育人工作。
構建“育德生態樹”體系,暢通“三全育人”機制
在“信校精神”、“樹信?樂業”校訓、“奔馬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學校通過“一個領導(黨的領導)、雙線貫通(制度管理、隊伍建設)、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四自理念(自識、自信、自律、自勵)、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孕育出以組織領導為樹根、以“四自”為樹干、以德育學分制為樹冠的“育德生態樹”,不斷暢通“三全育人”工作機制。
堅持黨的領導,構建“三全育人”組織保障
學校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問出發,落實黨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健全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成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開展校黨政領導班子“六個一”聯系活動,即開設一堂以上思政課,開展一堂以上主題班會,落實一個個別化教育對象,走入課堂、寢室,每月聽課一堂以上,參加一次以上班委會議、家長會或家長接待,推薦一本以上好書或電影與同學們共讀共賞。逐步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職、條線協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有序、有效、穩步推進“三全育人”工作。
抓牢制度與隊伍,健全“三全育人”管理體制
在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中,學校一手抓制度管理、一手抓隊伍建設,貫穿全程、聯動全員、布局全方位,提高育人實效。
學校構建大部制、網格化、信息化的管理機構,不斷完善《章程》,科學修訂配套的《教職員工手冊》《教學管理手冊》《學生手冊》《班主任手冊》《學分制管理手冊》等管理制度。逐步將“三全育人”要求納入到各規劃、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中,強化過程管控,提供科學規范的制度保障。
學校堅持師德引領,建設高素質“四有”好教師,積淀獨具上信校特色的“奔馬文化”,對應5個系部分別開發“精、準、和、創、新”子文化,形成師生共同創造和傳承的精神價值和理想追求。啟動師德大討論,凝聚共識、認知認同,評選師德之星,凝練出學校師德規范、師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等,營造“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社會樂于用”的氛圍,連續三十年十五屆獲評上海市文明單位。
學校將思政隊伍建設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發揮好班級導師、班主任、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雙創指導教師等的思政工作主力軍作用。學校堅持班級導師組成多元化,組建由大國工匠、勞動模范、企業骨干、實踐基地、專業教師等聯合的校內外導師團隊,內外聯動為學生成長指引方向。作為上海中職班主任培訓基地,學校在為全市培養德育骨干的同時,不斷歷練校內德育隊伍,構建中職班主任勝任力模型,獲得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2人獲全國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等。
用好課堂主渠道,激發學生自育蛻變
學校堅持用好課堂育人主渠道,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大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跨學科同課異構,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班主任協同教研,備課備人,因材施教,培育10門“十九大”精神融入專業教育的示范課程;將思政元素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提煉20個課程思政案例;組建“習新社”,開展“國有大戰略,我有小目標”校園熱話、做學生身邊“十九大”精神學習引路人等豐富活動,提高學生思政素質。
歷經60多年辦學實踐,學校積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育人載體,將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納入學校整個學分制中,首創德育學分制,必修學分呈現養成教育類,限定選修學分呈現個性培養類,任意選修學分呈現自主選擇類。既兼顧學生共性要求與個性需求,也充分統籌校內外協同育人,串起散落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層面的育人活動,在點的培育中提升面的成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