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底,教育部發布通知表示,繼續支持以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緩解疫情影響下出國學習困難。疫情使我們重新發現“在地國際化”作為一個完整國際化概念的意義,而對于“在地”國際教育承載者之一——中外合作辦學的價值也更加凸顯。在中外合作辦學蓬勃發展的今天,回望國內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園的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以下簡稱“寧諾”)的誕生,不由感慨萬千。可以說,如今中外合作辦學的繁榮,有著寧諾人的一份貢獻。作為探路者,他們為同類型大學摸索出前進的方向;作為育人者,他們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國際化人才;站在新時代新的起點上,他們已整裝待發,向著轉型升級的新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寧波諾丁漢大學畢業生受到全球名企名校的青睞
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探路者
記者:作為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園的中外合作大學,在創辦過程中一定面臨過很多前所未見的困難,學校是如何克服并解決問題,為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探索前路的?
沈偉其:不久前我參加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開學典禮,感觸頗深。如今的中外合作大學在支持力度、學科層次、軟硬件環境等各方面的條件和當年寧諾初建時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面臨最主要的困難就是,這樣一個新生事物要如何成長?會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又要如何解決?這些都是未知數。所以當時教育部批準設立寧諾的批文里,也表達了探索此類辦學模式在辦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解決路徑,為今后同類學校的發展積累經驗、提供幫助的希望。
建校之初,一切都在摸索中前進,可謂如履薄冰。當時除了2003年3月頒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次年發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可以說沒有更多政策性文件可供參考。原有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也都是針對傳統大學制定的,很難為寧諾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互相沖突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論證和實踐的檢驗下,對原有政策制度作出突破和完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近些年獲批的合作辦學院校,大多自獲批之初即開展本碩博培養,而寧諾當年為申請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經過了數次溝通和好幾輪論證。
如今2003年頒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修訂和完善已列入立法程序,中外合作辦學相關配套政策文件也陸續制定并發布實施,引領著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然而辦學過程中,我們依然會碰到很多新問題亟待解決,政策制度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和國內傳統大學相比,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學具備哪些優勢和不足?如何通過雙方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動雙方共同發展?學校在這方面進行了哪些嘗試?
沈偉其:總結來說,中外合作大學與國內高校相比的獨特優勢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例如,在學生培養方面,寧諾自2009年開始與英國諾丁漢大學聯合開展國際化創新型博士培養,同時學校還與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大學等國內一流院所聯合開展博士培養,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以寧諾與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聯培項目為例,該項目包含建筑行業碳中和路徑研究、微生物電化學有效降解污染物等多達12個研究方向可供博士生選擇,且參與研究的博士生可以獲得來自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多方教授的共同指導。目前學校已擁有在校博士生近800人,且75%以上生源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以及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頂尖高校。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們結合寧波市產業發展需要,設立了材料、電子電力、先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30余個博士培養方向。我們大力鼓勵學生留浙留甬發展,目前超過五成的碩士、博士畢業生留浙,約四成留甬工作,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在跨國科研交流與合作方面,英國諾丁漢大學是寧諾在科研上最為密切的合作伙伴,我們與諾丁漢大學全球大家庭無間合作,科研影響力覆蓋全球。據全球規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數據庫Scopus統計,學校國際合作的論文產出比達65.7%,國際科研交流活躍度處于國內高校第一梯隊,也處于全球最高水平行列。今年公布的英國2021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排名中,諾丁漢大學位列英國第七,充分說明了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實力。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相較于傳統大學,寧諾對市場的依賴度更深,而市場就意味著不確定性,因此國際環境發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學校的辦學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政治生態對中國整體的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都造成了一定沖擊,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合作,努力應對挑戰。
寧波諾丁漢大學長期致力于為在校生創造豐富的海內外學習機會
記者:在探索的過程中,寧諾在教學模式、管理體系、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哪些創新嘗試?
沈偉其:這個問題我想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和說明。首先,在學術上堅持采用國際高標準。學校沿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教學模式、考試考核方法和質量保障體系,接受校外同行的質量審核,頒發中國認可、全球通用的學位證書,授權英國諾丁漢大學遴選執行校長、委派教學骨干、面向全球招聘教學人員,等等。
其次,引進世界一流師資和科研隊伍。高質量的師資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寧諾大力引進重點學科首席教授,在材料科學、工程、決策科學、健康經濟等多個領域引入國際優秀人才,包括海外頂尖學術專業組織領頭人、海外院士、高被引學者,以及包括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在內的曾在國外政府機構、跨國企業等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高水平專業人才。“十三五”期間,學校從世界一流名校如牛津、劍橋等引入知名教授40多位。學校持續推進英國諾丁漢大學、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和寧諾三校之間的合作,鼓勵三校間師生的交流互動,以支持大學的研究和發展。
第三,辦學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寧諾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優化學科布局、聚焦重點,嫁接培育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學位課程,使中國學生能以較低成本接受世界優質高等教育。與此同時,學校建成多個高能級產學研平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第四,堅持國際化辦學特色。深化并拓展對外合作,成為一所融通中外的國際化大學,是寧諾的戰略目標之一。學校積極推進與海外高等院校合作,促進國際化交流,不斷營造國際化學術氛圍,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為了給學生創造豐富的海內外學習機會,截至2022年1月,寧諾已經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所院校簽署了各類合作協議。學生可通過“2+2課程”,體驗兩年在寧諾、兩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習,也可以通過交換生項目、夏季短學期項目等不同類型的海外學習項目,享受國際化教育資源,還可以通過諾丁漢大學三校活動、國際比賽、文化出海項目等各類活動賽事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和思維方式。
與寧波幫博物館等開展研習基地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為國育人 反哺社會
記者:楊福家校長曾提出他心目中一流大學的兩個標準:學生是否感到在校的求學生涯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老師能否有一個寬松的環境,以好奇心和探索欲作為科學研究的動力。為實現這些目標,學校開展了哪些工作?
沈偉其:楊校長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在國內外著名大學都擔任過校長,他的教育思想也反映出他作為一個過來人對教育工作的反思。他很推崇“博雅教育”,博就是文理兼修,雅就是做人第一、修業第二。寧諾就是楊校長踐行博雅教育的試驗田。
如今在寧諾的師生身上反映出怎樣的試驗成果呢?在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有一件頗具代表性的事讓我很驕傲。作為一所非藝術、體育類,也沒有藝術、體育專業及其相關領域特長生的高校,我們的交響樂團能在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中獲得合奏一等獎和合唱一等獎;我們的賽艇隊今年橫掃全國大賽7項大獎。學校非常鼓勵學生開展富有國際特色的社團活動,投身多元化的第二課堂。在校學生目前已經發展了學術、實踐、藝術、體育四大類近20個學生組織和社團,近80個興趣小組,相當一部分社團活動已經跨出國門,成為學生的課堂延伸。
在科研方面,我們有因出色的研究成果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希望之星獎的學生裘嘉毅,有在聯合國學術影響力全球青年論壇上作壓軸演講的許瀟峰……如何實現求學生涯改變學生一生?我想,大學教育不在于大學期間老師教會了學生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辨、學會合作、學會溝通表達這些伴隨一生都會需要、也用得上的能力。
在教師的科研成長方面,也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在2022年舉辦的寧波市首屆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上,寧諾與寧波本土公司就專利產品“桌面五軸機床”簽署了專利轉化意向。這個專利產品由學校先進智能制造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一改傳統機床笨重、不易移動且費用昂貴等缺點,外形輕巧便攜,體積較之前減少了40倍。而這項產品的誕生,源于團隊負責人李灝楠老師一個為了“偷懶”的想法。當時團隊學生做實驗在二樓,實際操作的傳統機床放置在一樓,因為體型巨大的機床挪不到二樓,所以每次做科研時學生都要上上下下爬樓。于是,李灝楠萌生了設計輕便式機床的想法。隨后,團隊花費1年多的時間,在不停地試錯中,第一代桌面機床成功“問世”。如今桌面機床即將產生第三代產品,團隊已經接到不少訂單。可以看到,這項科研成果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或科研項目,而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效率自發探索、創新而來。在寧諾,我們對教師努力做到盡可能的包容和開放,包括評價體系,也不是出于淘汰的目的,而是以幫助教師成長進步為出發點。
記者:作為中外合作院校,在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如何結合中國國情辦出中國特色?真正實現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人才培養目標?
沈偉其:創辦寧諾雖然是希望為中國學生提供一個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但寧諾更希望自身不僅成為匯聚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人才資源和科創資源的前沿陣地,更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提供獨特的“寧諾方案”。
以我們的中國文化課為例,寧諾借鑒、汲取學術課程的教學理念,建構起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外合作大學實際的教學課程體系,并把教學互動、思辨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基本方法,通過討論、交流、小論文、社會實踐等,圍繞中國文化、思想修養,感受中國文化魅力,引導學生做人做事。學生給我們思政課的平均評分比學術課程還要高。學校每年定期安排師生座談會,組織中外學生共慶中秋節、重陽節登高、立夏拄蛋等活動,力求用學術、生活視角,把學與用、知與行結合起來。
本著“多元互觀,中國立場”的原則,有效引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自覺把個人奮斗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相結合。目前,寧諾的各類學生組織和社團構成了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與第二課堂。每年僅參與學校國際教育周活動的學生就超過4000人次,還有上千學生參與境外的公益志愿服務,足跡遍布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寧諾作為一所中外合作大學,這些年,每年新生入校當年,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要求參加業余黨校學習。目前寧諾在校生中,黨員就有555人。2022年,又有420位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記者:地處長江經濟帶,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和國家戰略方面做了哪些嘗試?
沈偉其:英國諾丁漢大學有一個理念我認為非常好,就是“匯聚全球智慧,服務當地發展”。寧諾是怎樣實踐的呢?首先,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遵循“優勢+急需”原則,選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緊密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一流教學體系。寧諾國際化的學習氛圍與豐富的校園體驗為國家培育了一批批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國際化思維的寧諾學子,畢業生受到全球名企名校的青睞。選擇繼續深造的本科畢業生有約三成被世界排名前10的頂尖學府錄取,約六成被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錄取。這些選擇海外求學的學生約95%會在國外院校畢業后回國就業,成為助力我國國際化發展的后備軍。就業的本科生中約75%就職于世界500強或中外知名企業、機構、政府及事業單位等。在碩士畢業生中,這個比例約占90%。博士畢業生也受到各大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青睞。過半數博士畢業生選擇留在浙江工作,助力浙江省高質量發展。
其次,學科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與城市產業深度交融。2021年5月入住寧波國家高新區的諾丁漢大學卓越燈塔計劃(寧波)創新研究院就是很好的例子。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綠色化工與能源、生命健康三大領域,與寧波市產業布局緊密契合。入駐啟動僅一年多時間,研究院就引進了來自英國、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已建設30個科技創新實驗室,在先進制造、無人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系統、新型磁共振成像技術等領域取得成果,助力寧波“246”產業集群發展。近年來,寧諾在科研創新和知識交流上不斷拓展,與寧波市政府和產業伙伴緊密合作,產出了一系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寧諾解決方案。
校園里舉辦的橄欖球比賽
轉型升級再出發
記者:寧諾的戰略發展規劃以“卓越教學”和“發展重點優勢學科”兩條主線為核心,目前采取了哪些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果?
沈偉其:這個問題要從軟硬件兩個方面來講。硬件方面,這兩年疫情對很多高校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寧諾積極擁抱這種變化,通過數字化教學保障所有學生始終享有最佳的學習體驗。我們通過建立高度集成化、流程優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教學體系,為所有師生賦能,使整個教育周期都能獲得創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支持。從2020年12月至今,寧諾已為此完成46個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如可以支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未來教室”、屏幕可隨時翻轉的觸控一體機、支持迅速場景切換的桌椅……在這些高科技的加持下,學生們不僅可以不受地理限制,在一起高效互動、學習,而且還可以掌握更大的課堂學習主動權。
最近,寧諾還推出了結合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科技的沉浸式互動學習實驗室V-Room,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相互協作和探索,真正實現在做中學。600余名學生參與了V-Room試點學習內容的創建,其中有不少學生從零開始學習3D互動軟件的使用,最終和老師一起創作出了語言學習、設計、建筑和工程等多個主題的交互式學習內容。
軟件方面,寧諾秉承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未來教育有七大特色:育人導向的教學體系、研究型的教學模式、面向未來的課程設置、激發積極性的學生發展體系、全球化的平臺網絡、多元包容的校園環境和個性化的生涯指導。
從卓越學科建設上來說,最具標志性的是學校所有10個工程類專業(除新增專業)均已獲得國際專業協會認證,商學院在連續獲得歐洲EQUIS最長期限5年期認證基礎上,今年獲得了美國AACSB認證,此項認證全球僅有不到6%的商學院獲得。學校的本科學術英語課程、研究生英語語言先修課程以及小語種語言教學中心的中高語言課程也獲得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認證,國際認可度持續提升。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總論專業分別進入ESI全球排名前0.5%和1%,工商管理、管理學、電子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四門學科入榜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榜單。
寧波諾丁漢大學引進世界一流師資和科研隊伍,帶領關鍵領域科研發展
記者:除短期目標,學校在中長期發展規劃方面有什么考慮?
沈偉其:走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我很自豪于學校從無到有的發展速度。然而未來寧諾也將再次出發,開啟從教學型大學逐漸向教學科研型大學轉型的新歷程。步入“十四五”,寧諾將在高質量本科培養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的規模與水平,并以2021年5月啟動的諾丁漢大學卓越燈塔計劃(寧波)創新研究院項目為重要抓手,力爭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一是著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積極響應中央、省市關于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的目標要求,以建設燈塔研究院為重點,發揮橋接中英、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整合諾丁漢大學三校人才資源,通過內部招募、外部招聘等多種形式,形成新增60-80位高水平研究人員的科創隊伍。研究院將大力推進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為學校總體提升博士生培養規模與水平提供支撐,并建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
二是著力促進學校本土化,助力地方產業發展。學校設定,在成功引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形成高質量人才培養國際化特色的基礎上,二次引進英國諾丁漢大學優勢科創資源,探索中外合作大學產學研用國際化特色,通過“卓越燈塔”計劃將英國諾丁漢大學以科技創新為精髓的科研戰略項目引入寧波,著力實現學校科技資源本土化,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孵化培育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促成更多的產業化項目落地。
三是著力實現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提升與轉型。寧諾面向全球吸納頂尖人才,進行前沿技術研發,結合地方產業進行成果轉化,提升博士培養的規模與水平,促進中英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寧諾學科與師資隊伍水平,培育數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點學科,逐步向教學科研型大學轉型。(文 記者 劉曉蕾)
來源:《神州學人》(2022年第1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