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潔 李霖 盧欽全 記者 歐金昌)“沒想到,我能獲得這樣的成績!”來自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梧州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的練雨軒高興地說。此前,她接受了梧州工匠學院的賽前培訓,在前段時間舉辦的2022年全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了無人機操作員比賽項目第三名,后續還將代表廣西參加該項目的全國賽。“通過技能培訓和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我開闊了眼界,找到了提升職業技能的目標和方向”。
梧州職業學院烹飪專業學生在做食雕展示。學校供圖
這是梧州市圍繞“5+2”產業開展產教融合試點,深入探索政校企合作模式,促進當地人才培養和崗位技能提升的一個有力印證。近年來,梧州市共計建立了11個自治區級、58個市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以及“梧州市六堡茶工匠學校”等技能人才培訓示范基地、綜合素質提升基地,對企業員工、農民工進行培訓達1.32萬人次。
“我們進一步暢通了產業工人提升學歷、成長成才的通道。”梧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各職業院校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建設了高質量有特色的學科專業,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奠定基礎。以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為例,該校截至今年9月已對校內中高職學生開展創業培訓1900多人次,開展養老護理員等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400多人次,并開設企業員工培訓班、新型學徒制培訓班、特種作業操作人員及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班等。
梧州市衛生學校的學生給群眾做按摩治療。學校供圖
通過不斷完善中職高職有效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梧州市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穩步擴大。目前,該市已建成職業教育中心5個,具備中等職業學歷教育院校17所。同時,全市成立畢業生服務地方經濟服務隊,深入園區企業調研,主動對接服務企業,解決用工難題。從去年開始,梧州市各職業院校負責人分別到市內多個園區對接企業,達成定期輸送實習生及畢業生意向,相關職能部門定期定點到各園區50多家企業服務,落實畢業生到企業工作相關事宜。據不完全統計,在信息技術、醫藥衛生、茶葉生產與加工等行業中,該市70%以上新增從業人員來自市內各職業院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