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 通訊員 熊堯)一臺臺機器有條不紊地運轉,一批批新增訂單在抓緊生產。在中信重工電機車間轉子班,洛陽科技職業學院智能制造與汽車工程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2022屆畢業生申濤熟練操作著大型電機設備。“在學校專業基礎打得比較好,來這邊后,班組長也會帶我,我工作起來沒有什么困難。”申濤說。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團隊在校企合作單位蘇州富納艾爾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學校供圖
“技術過硬”“素質高”,是中信重工評價校企合作單位洛陽科技職院畢業生出現頻次很高的詞。近年來,學校通過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精準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能人才。
如何讓人才“適銷對路”?訪企拓崗,把脈需求!學校通過調研,優化課程供給,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群”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群”無縫對接,打造“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的辦學生態。
2022年,洛陽科技職院校長劉麗彬帶隊走進沿海及一線城市多家龍頭企業,挖掘了企業用人需求,為學生培養和就業尋求更多機會。蘇州富納艾爾科技有限公司等紛紛拋出“橄欖枝”,與學校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公司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協同培育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今年1月,洛陽科技職業學院二級學院全體院長牽頭,帶領學校38個專業的285名教學骨干成立調研團隊,走進北京、深圳、上海等近10個省份的140多家企業,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深入溝通,詳細了解企業需求,確立學校育人完善方向。“能夠解決企業用人不精準導致的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一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非常認可校企間圍繞用工和育人的深入溝通。
摸清了企業用人需求,洛陽科技職院聚焦“靶心”,著力做好“內功”,精心打磨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模式,推動校企雙方優勢互補、成果共建、平臺共享。
——持續推進教學改革,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需求、能力、學習成果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施多元化全過程學習成效評價,優化培養學生的“錨”。
——按照“反向”思路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目標到要求,再到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多元評價,形成各環節循環改進、動態調整的良性機制。
——從用人需求層面出發,推動培、育、聘機制的銜接,優化考試考核機制,教學評價和企業招聘用人標準同步,實現學校教學、企業培訓考試結果互認。
目前,洛陽科技職院與中信重工、阿里巴巴、美的、格力等128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成25個校內實訓基地和160個校外實訓基地。
“聚焦人才標準、行業趨勢和市場需求三個關鍵問題,深入把握經濟發展運行狀況和人才需求,科學調控學校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就業服務等工作,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劉麗彬說,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結合在一起,為支撐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國家戰略提供有力保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