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4月4日,以“春回大地 幾度清明”為主題的清明詩會在敬德書院舉辦。活動由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北京一零一中學溫泉校區、海淀區翠微小學溫泉分校、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實驗小學協辦。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溫泉分校的孩子們在清明詩會上吟誦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供圖
清明節到來之際,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向全區學校發出《清明讀詩倡議書》,倡導節前舉辦形式多樣的讀詩、誦詩活動,并組織海淀區中小學在敬德書院舉辦清明詩會,集中展示海淀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清明詩會以傳統節日活動為抓手,以詩言志、以詞寄情,旨在提升中小學生的生命情調,鑄牢家國情懷,在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詩詞中緬懷先烈、歌頌新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帶來的精神力量。海淀區委教工委秘書科科長梁曉玲在致辭中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清明詩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入學生的心田,讓孩子們切身體悟先賢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延續清明踏青、吟詩誦詞的風雅傳統,喚起慎終追遠、熱愛生命的人文情懷。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需要抓手、契機,節日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好時機。要多多搭建平臺,給師生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得到釋放、完善,用優秀傳統文化充盈自己,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節氣,凝聚著民族精神、生命觀念。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社會大眾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崇敬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北京市文史館館員袁濟喜說。
一直以來,敬德書院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今后將引導和促進中小學開展形式更為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深入挖掘節日節氣、詩詞歌賦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及功能,不斷增強中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認同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