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兩位院士專家圍繞“統籌拔尖創新人才項目,探索選拔培養長效機制”談了自己的體會,一起來看他們的觀點。
共同謀劃 為創新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學術副校長 吳岳良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人才引領創新。人才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遵循一定的規律。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機制的探索和實施是一項長遠的前瞻性和戰略性謀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全局性和系統性工程。培養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需全社會共同發力,積極倡導科學教育,整合各方面資源,包括政府部門、科教組織、科研院校、科技和博物及圖書場館、企業機構、學校和家庭等,積極參與并主動對接中小學校,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氛圍,全力支持青少年科學教育提質計劃的實施,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廣闊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科學教育生態環境,激發青少年對創新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保護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和激情,真正培養具有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加強體系化建設 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新格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陜西師范大學原校長、教授 房喻
我一直認為創新人才的培養不是高等教育的專利,在某種意義上講,基礎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在歷史上,大凡能夠在科學研究上做出重要貢獻的人,一定是除了天分,更多的是因為熱愛和能夠堅持,這就必然涉及科學興趣的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中小學階段是興趣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具有豐富的科學資源和人力資源,因此,從制度上進行設計,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科學課程建設和實施對于創新人才培養,落實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課程教材研究所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