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諶亮軍 匡芹 方媛 記者 劉盾)近日,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暨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研究中心2023年度學術研討會在廣東開放大學召開。來自農業產業與數字經濟領域的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圍繞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等問題展開討論,為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當前農業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智慧農業是未來我國農業發展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智慧農業融合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生產力要素,呈現高質量、高效率、高效能等特征,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趙春江建議,推動實施智慧農業與數字農村建設工程,推進數字農業工程、數字富民工程、數字鄉村工程建設,打造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在微觀層面應如何發力?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認為,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是一個關鍵的著眼點。因此,他建議,對于小規模農戶以及年輕農戶,可以引導其在農業生產中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增加農業信息發布平臺、農業社會化服務交易平臺等的接入率和問詢率,縮小農戶群體間的數字鴻溝。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高素質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廣東開放大學校長劉文清表示,學校通過開設農村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興專業,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共建數字商業產業學院,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升數字經濟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學校采用“學院+分院+教學點(基地)”辦學模式,省地共建鄉村振興學院,聚焦鄉村振興發展難題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開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等實用技術技能培訓,把辦學體系延伸到鎮村,把教育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