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蔬菜大棚,是我們按照循環經濟理念打造的綠色生態產業示范基地,這里生產的蔬菜、大米,不僅營養豐富,還綠色有機,沒用農藥和化肥,保證健康又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環境學院教授馬軍邊走邊說。
9月12日,馬軍帶領環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來到位于黑龍江省五常市的綠色生態產業示范基地,在蔬菜大棚和水稻田里,以沾泥土、接地氣的方式開展“大思政課”集體備課。
“味道真不錯,就像小時候吃的一樣。”師生們在蔬菜大棚里贊嘆道。馬軍院士從“什么是循環經濟”講起,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相關內容,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他和團隊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在城鄉生態環境綠色發展方面探索的新模式,介紹了從全生命周期綠色、全系統生態安全、全過程低碳角度,發展市政工程、環境工程新技術取得的新進展。
稻田里、蔬菜大棚里,馬軍的授課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為之一生奮斗的理想和追求,只有這樣,發展才有后勁,未來才能出大成果。”“專業課教師要啟發學生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對專業產生興趣,同時要鼓勵學生樹牢科技報國志,刻苦學習鉆研,勇攀科學高峰,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綻放青春光彩。”……馬軍還結合自身的科研經歷和思考,和青年教師分享了如何講好思政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以及更好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心得體會。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授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閆金紅深有感觸地說:“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將以教育家為榜樣,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努力講好哈工大以技術創新助力東北全面振興、打造國之重器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投身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
“馬軍院士將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等理念娓娓道來,并結合實際介紹了秸稈、畜禽糞便、廚余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的廣闊前景,啟發和激勵我今后站在更高的視野講好每一門課、助力學生走好專業之路。”環境學院課程思政教研室成員、環境生態系副教授張照韓說。
環境學院市政工程系副教授鮑現說:“馬軍院士提出,未來生態保護應從環境全生命周期角度,做好源頭減污降碳、過程資源回用、末端智慧管理,這讓我很受啟發。作為哈工大教師,要站位高遠,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杰出人才,教育引導學生在與國家同向同行中實現人生理想。”
近年來,哈工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通過領學帶學、交流研討、實地見學等多種形式建強理論武裝體系,將教師思政工作和師德師風引領融入各類實景載體,引導廣大教師心懷“國之大者”,持續涵養“扎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師德師風,不斷提振“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的精氣神,推動學校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曹曦 通訊員 商艷凱)
馬軍院士(中)在稻田里授課 辛然 攝
青年教師觀看秸稈再利用樣品展示 辛然 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