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倪秀)9月24日至25日,第十一屆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在成都召開。本次大會以“智能打造新優勢,創新釋放新動能”為主題,由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聯合主辦,西南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共同承辦。
國際橋梁與隧道技術大會是關注大型橋隧工程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重要交流平臺,本屆大會匯聚3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外籍院士,10余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00余位行業主管部門、重點高校、企事業單位、國際組織、行業學會的領導及專家。
大會期間,5位院士和2位國內外基礎設施領域中青年專家分別做超大跨徑拱橋建造實踐及創新、長大橋梁安全運維等主旨報告,分享橋隧相關領域最前沿的科技觀點和發展趨勢。大會聚焦艱險山區橋隧工程建設、道路與橋梁工程建設運維、隧道(洞)與地下工程建設運維、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海底隧道等五個主題舉行論壇,7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了多地工程建設案例、創新技術和管理經驗。
此外,大會還舉辦了“復雜環境橋隧工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戰略研討會,并展出40余項橋隧領域科技創新成果,設置多條工程考察線路。
西南交通大學是本次大會的承辦單位之一,記者獲悉,近年來,西南交通大學“橋隧人”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1項,深度參與了川藏鐵路、港珠澳大橋等國家級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承擔了2023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懸索橋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香港將軍澳海灣大橋等重要科研項目,打破了多項國際技術封鎖,實現了關鍵技術的國產化與智能化。今年,學校作為共同依托單位參與申報的“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極端環境巖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西南交通大學為橋梁與隧道建設、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智力和科技支撐。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