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山東濰坊:堅持市域統籌構建區域高質量教育體系

發布時間:2023-10-25 作者:杜全平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A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后勁就越足。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簡稱《擴優提質計劃》)緊扣關鍵、正當其時。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上好學”的美好愿望,我們要勇擔教育強國使命,清醒認識新時代基礎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深刻把握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增優質基礎教育覆蓋面,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堅持市域統籌整體謀劃,讓擴優提質落到實處

(一)落實擴優提質,要樹立全面科學的質量觀,堅持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必須從思想理念上深刻理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追求,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好每一名學生,把學生健康成長的實效作為基礎教育發展的實績。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堅持以全面科學的質量觀辦教育,聚焦“雙減”落實落地,加快推進教育教學由“育分”向“育人”轉變、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由“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逐步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和片面的育人觀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成長。在2022年山東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大樣本數據調查中,濰坊有17項指標(共計24項指標)全省最優。

(二)落實擴優提質,要堅持市域統籌,整體謀劃推進,建立協調統一的工作機制。市域統籌可以在更高層次上長遠謀劃、更大范圍內匯聚資源,避免縣級層面各自為戰帶來的政策突破難、標準不一、資源浪費等問題。濰坊市將市域統籌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保障,濰坊市下轄的12個縣(市、區)中,既有3個全國百強縣,又有2個財政困難縣,縣域教育發展不均衡,但通過市域統籌、一體推進、取長補短、均衡配置,2015年所有縣(市、區)全部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同時,堅持政策調控、專業引領、規范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整體呈現“特色發展、相對均衡、質量優越、滿意度高”的良好生態,有效避免了“縣中塌陷”問題的出現。

(三)落實擴優提質,要堅持深化改革,聚焦問題短板,發力創新突破。改革創新是基礎教育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依托先后承擔的16項國家級和20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大膽向重點難點問題攻堅,先后實施校長職級制、中考招生制度、教師“縣管校聘”、中小學辦學水平評價、教育綜合督導、家校社協同等一系列改革,為校長和教師“松綁”“賦能”。當前,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突出表現在:優質教育資源不足,育人方式不能很好適應未來人才培養需求,管理機制上“各管一段”“各管一塊”的問題比較突出,等等,這些都需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特別是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既要堅持系統觀念、綜合施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又要穩妥推進,做到“邁小步、不停步,不走彎路、老路、回頭路”。

(四)落實擴優提質,要堅持先人后事,提升育人能力,鍛造高素質校長教師隊伍。校長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少數”,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校長教師隊伍,是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當前,整個隊伍還存在專業能力不強、流動不暢,特別是教師隊伍還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學科結構不優、教學改革動力不足等問題。同時,面對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校長教師隊伍在育人觀念、育人方式等方面需要加快轉變。對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特別是加強鄉村學校思政、科學、信息技術、音體美、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引進,不斷改善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另一方面要加強培訓培養,以新課標實施為主線,完善校長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健全校長治校育人能力提升機制、教師層級發展機制、學科領軍人才培養機制、教學成果表彰機制等,促進校長教師隊伍專業成長;再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為干事的人搭建平臺,引導廣大校長涵養“潛心育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情懷,廣大教師堅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操守,綜合施策激發校長教師隊伍積極性,有效解決職業倦怠問題。

(五)落實擴優提質,要堅持協同育人,凝聚各方合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濰坊的實踐表明,教育改革發展單靠教育部門是推不動、干不好的,必須調整理順黨委、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新的政校關系。首先,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基層,要充分發揮鎮街黨委、政府的積極性和社區、村居委員會的作用,這是辦好教育的組織基礎;其次,要切實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建立一支由家庭教育教研團、講師團、名師工作室、家庭教育志愿者等組成的梯次式工作團隊,構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家長做好家校協同育人;再次,要統籌好各方資源力量,濰坊市成立了由教育部門牽頭、30多個部門參與的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員會,整合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組織、專業教育機構、愛心企業的教育資源,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形成了各方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實施“五項行動”,構建區域高質量教育體系

結合《擴優提質計劃》要求,濰坊市下一步將緊緊圍繞“育人質量如何提升”,大力實施“五項行動”,努力探索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實踐路徑。

(一)實施優質資源擴增行動。統籌幼小初高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提升,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針對薄弱環節擴增優質教育資源。一是擴增量,解決城區擠的問題。未來將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建設三年行動,進一步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市所有縣(市、區)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認定,60%以上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認定。二是提質量,解決鄉村弱的問題。借助全省唯一鄉村教育振興實驗區優勢,推進“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建強鄉鎮駐地學校,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優化鄉村師資隊伍,實施“鄉村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著力推動鄉村中小學午餐午休、塑膠操場、清潔廁所、觸控式多媒體、標準化校車等100%配備,讓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每一個村居、每一名學生。三是優存量,解決不均衡的問題。實施“強校擴優”行動,通過集團化、共同體、聯盟制、一校長多校區等形式,實現義務教育學校結對協作“全覆蓋”、鎮村一體化學前教育管理“全覆蓋”;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等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特殊教育體系;加強職普融通,加快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藝體高中、綜合高中等特色高中建設,探索中小學銜接貫通培養,形成縣中與市區高中“齊飛共舞、各美其美”的良好發展態勢。

(二)實施育人質量提升行動。濰坊市始終把提升育人質量作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落實全面發展理念,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構建“大思政課”體系,持續推進體健貌端、明眸皓齒、美育潤心等工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聚焦核心素養培育,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育,大力開展以中小學科學教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探究實踐活動和以青少年讀書行動為載體的深度閱讀工程,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體化”改進行動,優化教學環節,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實施教育數字化轉型,建設濰坊教育云平臺,組建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建好“濰云學”網上公益課堂,賦能教育教學融合、教育評價應用、教育管理服務,構建“雙減”背景下教學體驗、師生關系、資源共享新形態。

(三)實施隊伍潤德賦能行動。深化校長、教師隊伍管理改革,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教優酬、多勞多得”的良好機制。創新校長發展機制,實施新時代校長領軍人才培育工程,聚焦“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總目標,突出“從嚴治黨、現代治理、團隊建設、課程領導、資源整合、改革創新、自我發展”等七項關鍵能力,開展精準培養,促進快速成長。變革教師管理體制,統籌推進編制、崗位、績效、職稱、層級等制度貫通銜接的“三定三聘三評”改革。三定,即由編制部門定編制總量,人社、教育部門定崗位總量,人社、財政部門定績效總量;三聘,即由學校組織全員自主競聘崗位并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學校自主組織實施職稱競聘、全面落實職稱崗位分級競聘,學校按照5級12檔層級自主組織教師專業層級競聘;三評,即突出師德素養評價,強化業績表現評價,注重專業水平評價。通過改革,加快建立多勞多得、優教優酬,放權賦能、充滿活力,師德為先、結構優化的教師管理新機制。完善市、縣、校三級教研工作體系和城鄉學校一體化教研制度,實施結對幫扶、蹲點教研、集體視導等教研方式;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國家級試點,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搭建數字化教育平臺,提升校長數字化領導力和教師數字化素養,探索新技術助推隊伍建設的新路徑。

(四)實施評價改革增效行動。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有力抓手。創新區域教育評價,構建“一個總體設計、七個評價主體”的“1+7”區域教育治理評價模型,將教育綜合督導、各學段辦學水平評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結果進行集成分析,發布區域教育發展指數,開辟大數據支撐下的區域教育治理新路徑。開展校長任期結束綜合督導試點,將校長任期目標與學校發展變化聯系起來,實現評“關鍵事”與評“關鍵人”的有機結合。深化考試評價,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堅持多次考試、等級表達,賦予普通高中依據學校特色確定招生錄取科目“6選4”的自主權(即中考錄取第二組合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6門學科選擇4門作為錄取科目),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權;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單獨科目納入中考錄取第一組合,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值對待,引導學校、家庭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五)實施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行動。加快構建“黨委全面領導、部門依法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強化市域統籌機制,健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通過政策規劃、資源配置、機制構建、調度考核等方式,形成市縣教育發展“一盤棋”。深化教育綜合督導改革,將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引進等作為重點;建立“診斷+處方”的督教視導制度,開展定制化、協商式督導,為有需求的學校提供個性化問題解決方案;建立市級督學包靠鎮街、縣級督學負責學校、學校視導員自查整改的三級工作體系,實施全域全學科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開展縣(市、區)辦學差異動態監測,不斷縮小校際、城鄉、縣域差異。加快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統籌家長驛站、家長學校、教育惠民服務網、社區教育服務崗等資源,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發揮好學校協同育人主導作用,開齊開好一年四次八課時家長課程,社區建立家長學校,村村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員,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杜全平 作者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人民教育》2023年第17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久久天堂AV女色优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er热精品视频|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91视频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