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通訊員 蘇婷)“教材建設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基礎工程。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可以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提供知識基礎與專業支撐。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追求‘有靈魂的卓越’,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改革和創新教材內容: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展現未來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要形塑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開放胸懷與全球視野。”在11月11—12日召開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科書學術論壇”上,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繆勁翔這樣強調改革和創新教材內容的重要性。
以“適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促進高質量教科書體系建設”為本屆論壇主題,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教科書博物館等在北京聯合主辦了“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教科書學術論壇”,開啟了這個教科書研究學術論壇的第二個十年。來自日本追手門學院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臺灣臺北教育大學、中國臺灣臺北市立大學、中國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澳門城市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海內外60多所高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等10余所科研機構,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等50余所中小學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及研究生代表參與本屆論壇。
論壇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陳云龍從三個方面指出了教材建設的發展方向: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明確新時代教材體系建設“把握時代方向、堅持育人導向”的核心任務;二是堅持守正創新,尊重學科規律,凝煉教材體系建設全過程的先進經驗,提升教材研究科學化水平;三是堅持共創共享,各學科領域、各研究機構院校在合作和交流中促進教材體系發展。圍繞如何建設高質量教科書體系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與會專家學者展開了深入研討。論壇還設置了“重大主題教育進教材”“教材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歷史與未來:教科書發展”“什么是好教科書:教科書評價”“中小學教科書的使用研究”五個分論壇,以及三個研究生專場學術沙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