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小學六年級(2)班學生趙小惠原就讀于打柴溝鎮上河東小學。一到冬天,就得早早從熱炕頭爬起來去上學,這是她每天最煩惱的事。
但今年冬天,她不僅沒了起床的煩惱,還和同學們同吃同住在有暖氣涌動的校園?!凹乃奚铄憻捔宋业淖岳砟芰?,讓我變得更自信了。”趙小惠開心地說。
原來,自去年開始,打柴溝鎮將轄區內原上河東小學、金強驛小學等9所小規模學校并入寄宿制完全小學——打柴溝小學,全校學生由原來的200人增加至500人、教職工增加到53人?!巴ㄟ^布局調整,優化了教育資源,提高了辦學效益。同時,解決了部分學生家長無法輔導孩子作業的難題,提升了學習效率?!贝虿駵闲W校長萬毓成說。
這樣的變化并非個例。2012年以來,天??h通過“撤、調、并、建”等四種方式,推動學校布局由“點多量小”向“集中優質”轉變,累計撤并小規模學校86所,將7所農村初中學校學生全部轉移到縣城集中就讀,并合并天祝一中、天祝二中高中部,滿足了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同時,在縣城新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幼兒園和實驗小學、城關四小,并啟動第六、第七幼兒園和城北區學校建設項目。經布局調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由2012年底的142所精簡到78所,“城擠、鎮弱、村空”和“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學??臻g分布和容量配置更趨合理。
在此基礎上,天祝全面推行教師競聘上崗和聘任制度,健全“校內—片區(鄉鎮)內—縣域內”教師有序流動的管理用人機制,通過雙向選擇、公開競聘等方式聘用教職工2723名,選派44名骨干教師輪崗支教,有效解決了各校音、體、美、幼教、心理健康等教師緊缺的問題,為各年齡段、各專業教師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穩步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陶曉理原是抓喜秀龍鎮炭窯溝小學的美術教師,他既負責全校美術課,又負責少先隊德育活動,還要承擔兩個年級數學課教學,每天忙得團團轉。炭窯溝小學并入打柴溝小學后,陶曉理只負責美術課,在他的帶動下,學校美術社團有模有樣,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松山鎮轄18個村和1個社區、78個村民小組,其中有9個移民村。2022年8月,松山學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鎮四至六年級學生全部集中到該校寄宿就讀。目前,該校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3名,其中寄宿生180名,均來自松山鎮德吉新村、達秀村、鞍子山村等多個移民點,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為讓學生吃得健康、住得舒心、學得安心、玩得開心,松山學校專門選派8名有耐心、有責任心的教師負責寄宿生的生活管理和后勤服務?!斑@里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住宿條件優越,食堂飯菜可口,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痹撔N迥昙墝W生梅慧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天??h教科局副局長王德忠介紹,通過推行縣管校聘改革,盤活了教師資源和管理機制,激發了教師內生動力。各校將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選聘到教學一線,確保了開齊開足各類課程;把管理能力強、有責任心的教師安排到生活后勤崗位上,確保了學生在校園內吃得好、住得好,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天祝還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組建25個“名師工作室”推進學校課堂教學變革,提升教育質量。目前,全縣教師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學科覆蓋率達到100%,網絡直播、“三個課堂”、網絡教研等已成為教育教學新常態。
此外,建立完善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機制,依托5個城鄉小學教育集團和3個學前教育區域發展聯盟,開展送教下鄉、教師培訓等活動,有效促進了城鄉學校在教育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的交流融合,推進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我們緊盯中小學校布點散、規模小、效益低的問題,結合學情、教情、校情,鄉村學校學生逐漸集中,義務教育階段校均在校生由2012年的不足100人增加到了195人。”王德忠說。如今,各學校辦學行為規范有序,教育教學體系日趨完善,課后服務內容進一步豐富,城鄉教育資源更趨均衡,有力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張玉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