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時分,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機電研究工作坊”里燈火通明。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許杏宇、曹芷莘仍在緊張地調試設備。組裝、調試、檢測……金屬器械的碰撞聲與電腦鍵盤的擊打聲錯落交織,奏唱著全國機電技能最高標準的青春節奏。
這樣的配合他們磨礪了兩年。10月底,兩位年輕人從全國9000余支隊伍,30000余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勇奪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一等獎。
當別人贊嘆他們年輕有為的時候,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份榮譽,年僅18歲的他們,青蔥手指上布滿了因長期訓練留下的老繭。
“機電一體化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難度最高的項目之一。”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楊潤賢介紹說,這一項目代表著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的前沿,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該項目覆蓋機電、機器人、電氣自動化、智能控制等眾多專業的核心技能。
“今年新增加了數字孿生軟件考核,參賽者需在軟件中模擬生產流程。作為新增項目,團隊準備時間很短,極其考驗選手的技術功底和創新能力。”賽前,指導教師陶濤壓力很大。
“沒事,老師,我們能夠勝任!”雖然困難重重,但年輕的許杏宇毫不畏懼。在長達兩年的工程實踐中,他們早已對機電設備了如指掌。
許杏宇攤開手掌,訓練過程中,手上磨出了泡,泡磨破變成了繭。為了實現機械結構安裝“穩、準、快”的要求,他們對每一個機械結構都進行過上千次的拆裝訓練。控制程序熟悉、編制、修改了上百次,并總結出最佳的安裝手法和工作流程。常常早上8點開工,練到晚上10點甚至更晚,他們見過校園最安靜的時刻,校園也見證了他們的努力。
“每天都‘泡’在實驗室,有時候甚至一待超過12小時,就是想能有新突破。”曹芷莘認為,職業技能是一門“以訓代學”的過程,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熟練的操作經驗相互融合才能碰撞出創新的火花。為此,他們在不斷的訓練和比賽中練就了扎實的專業技能。
如今,裝配、焊接、控制、編程、檢測,他們熟練掌握機電設備每一個構件,操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短能在1分鐘內緊急排查程序錯誤,長能持續10個小時完成裝配任務……磨礪出了一騎絕塵的“獨門絕技”。
比賽現場,來自全國最優秀的選手同臺競技。規劃設計、設備安裝、電氣連接、程序編寫……光比賽全程就長達9個小時,每一個模塊都集聚著全國最高水平的選手。“比賽故意設計一些干擾項,如果經驗不足,很可能就落入‘陷阱’。”
士因習而勇,能因練而精。比賽中,許杏雨主要負責程序調試,為了查找一個小錯誤,他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大腦高速運轉,總能第一時間完成糾錯。曹芷莘負責完成流水線布控,為了節省時間,她練就了專屬的移動腳步,手腦高度配合。
最終,他們在幾乎天衣無縫的配合下,以全程零失誤和最高效率的優異成績,拿下了機電一體化項目組一等獎。“從零開始”到“頂峰相見”,年輕的選手用兩年時間走上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學校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賽教融合的總體思路,培養了一批產業知識豐富、技能過硬、品質優良的優秀人才。”該校校長倪永宏說,付出汗水收獲甜美之后,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更遠方,期待能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更高的競技場上磨礪青春,展現風采。(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澈 通訊員 王庭俊 紀麗婭)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