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首以待的寒假終于來臨,假期既是休息調整的好時間,也是充電提升的好機會,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必不可少的寒假作業。怎么才能把寒假作業布置出新意?什么樣的寒假作業能讓學生玩得開心又能學到東西?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45所小學“雙菜單式”寒假作業給出了答案。
青島市李滄區教體局局長王曉光介紹,全區各小學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定制特色化、多樣化的“雙菜單式”作業手冊,合理布置學科作業和實踐作業,達到控量、提質、增效的目的。學科作業分層設計,實踐作業精彩紛呈,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雙減’后,學校進行作業設計時不再局限于‘刷題’,現如今更注重將知識融入豐富多彩的‘趣味作業’中,根據不同年級特點提供多樣化選擇,寓教于樂。”青島東川路小學校長張惠嬈告訴記者,數學作業更偏向益智游戲和生活實際。“比如一年級數學作業有數字華容道、數獨等親子游戲,還有參加采購年貨活動并從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則是自己制定一份寒假作息表以鞏固‘時間’的相關知識,還建議通過練習飛碟杯以鍛煉人體對應機能。”
青島王埠小學寒假閱讀作業將課本課文與紀錄片結合,推薦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紀錄片,借助紀錄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在優質紀錄片的科普中提升多重素養。每個年級推薦“三篇課文+三部紀錄片”,包括動物植物歷史地理等多種主題,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重點閱讀和觀看,因趣利導,因材施教。
“寫寫寫”少了,“玩玩玩”多了。李滄區各小學將寒假作業設計重點放在了“實踐篇”,精心構造有趣又有料的多樣化實踐項目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青島重慶中路第一小學寒假手冊含“年”量100%。學校結合春節習俗,從知識、特長、能力、情感等方面為學生策劃了一份充滿趣味性和體驗性的龍年寒假德育手冊,分為社會實踐龍、環球影視龍、博覽群書龍、思維敏捷數學龍等板塊。
過年的新習慣“集五福”也被運用到寒假作業設計中。青島振華路小學寒假手冊設計了“體藝福、勤勞福、傳承福、實踐福、愛國福”,分別對應假期的體育鍛煉、勞動教育、傳統習俗、社會實踐和愛國主題教育,讓學生動腦動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東川路小學,每個年級的學生在寒假中都要學做一道菜。張惠嬈表示,在2022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之前,學校就開設了勞動實踐基地,結合二十四節氣推出了“東川24道菜”,每個年級學生、每學年都要學會4道菜,6年內掌握24道菜的基本做法。“把傳統的節氣融入菜品,讓學生鍛煉勞動能力的同時也得以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曉光告訴記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寒假學科作業、實踐作業,讓學生從課本走進生活,讓學習變得更靈動有趣,變“讓你學”成“我愿學”,讓學生愛上“雙菜單式”寒假作業。(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孫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