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程穩)“終于告別了三個學生兩張桌、做作業側身寫的歷史,現在每個班級都是標準班額,孩子們再也不用‘擠’著學習了!”近日,談及教聯體建設帶來的實惠時,湖北省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教聯體人民路校區五年級(2)班學生家長王曉菊激動地說。
2022年以來,棗陽市堅持共同締造理念,采取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以大帶小辦法,推動城鄉學校攜手共建教聯體,截至2023年底,完成市一實小、市三實小2個省級教聯體試點建設,在積極推廣試點學校經驗基礎上,全市建設融合型教聯體4個、共建型教聯體26個,參與學校達到87所,覆蓋面達到68%。
“實施教聯體建設,讓人民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擇校熱現象大大緩解,啃下了一批多年的大班額‘硬骨頭’。”棗陽市教育局分管領導說。
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是全市小學“龍頭學校”,有學生4000余名,班平學生90多人,每年招生季“壓力山大”。該市積極整合資源,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對市職教中心學校老校區進行改造,用不到1個月時間,完成教學樓改造項目建設,并配齊設施設備,新增學位1800個。同時,將直線距離僅1公里,生源不斷減少的北城南園小學納入教聯體建設。2023年9月建成市一實小教聯體,設一校三區,即小南街校區(主校區)、南園校區(薄弱學校)、人民路校區(搬遷改建學校),將原有學生平均分到三個校區,大班額徹底消除。
該市打破校際壁壘,建立師資良性交流機制,激活教聯體建設內在動力,以棗陽市第三實驗小學教聯體為例,市三實小與臨近的市民族學校建成融合型教聯體,兩校學生根據意愿重新編班,教師交叉任用,家長歡欣鼓舞,“大班額”現象得到有效化解。2023年該教聯體校級及中層干部交流達26人次,兩校走課老師達8人次,推動兩校抱團發展、齊頭并進。
為推進教聯體建設深度融合,棗陽市實行“五共、十統一”,即:組織共建、文化共融、課堂共研、活動共謀、效果共測,統一集體決策、統一辦學理念、統一文化建設、統一發展規劃、統一內部管理、統一師資交流、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學活動、統一質量監控、統一考核評價。通過共建型教聯體建設,整體提升全市中小學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得到群眾高度認可。2023年暑期,500余名城區學生回流到鄉鎮就讀,城區就學壓力明顯緩解。
“我們將推進縣域教聯體建設列入第二批主題教育重點任務清單,多輪驅動、綜合施策,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化、優質化進程。”在棗陽市教育局局長曹可成看來,教聯體建設是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的有效手段,2024年該市將再建設教聯體15個,覆蓋面達到80%以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