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都小學真漂亮,紅瓦黃墻好模樣。小朋友們動動手,畫一畫來拼一拼。藥材作畫玩一玩,拼出美麗新校園。”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小學老師先教學生用鉛筆勾出藥都小學的草圖,準備好柏子仁、牛蒡子、亞麻籽、大米等材料,再在紙上刷上白乳膠,用小棒調整該區域的藥材,將其粘貼牢固……一幅圖畫就出來了,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輕松學到了中藥——柏子仁的知識。
樟樹市藥都小學把傳承中醫藥文化作為一種責任,致力打造中醫藥特色校園文化。該校建立了中醫藥文化主題館,在全市率先開發中醫藥校本課程,積極推廣中醫藥文化。學校編著了《本草趣話》《本草魔方》《本草智慧》等系列中醫藥校本讀物;研發的《中醫藥文化》課程,獲江西省第三屆中小學100門出彩課程第一名。
藥都小學校長金國華說:“中醫是中國的驕傲,中藥是樟樹的驕傲。樟樹作為中草藥集散地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作為藥都的學校有責任傳承中醫藥文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中醫藥情懷,都具有最基本的中醫藥文化素養。”
樟樹市藥都小學充分利用藥都樟樹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通過節假日等時間開展藥膳活動,中醫藥和食物相結合藥借食力,食助藥威相得益彰,讓學生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神奇。
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深入市場選材,運用所學進行交易,回到家又興致濃厚的洗切,學生做“主廚”,家長成“助手”,精心制作藥膳。家長用相機拍攝記錄學生制作過程,同時讓孩子知道藥膳功效,精心做成文檔,教師把文檔分享到班級群,讓學生互學互鑒,共同提高。
學校把黃梔子花作為“校花”,并設計了徽標。學校的樓棟都是用中藥名命名:當歸樓、百合樓、凌霄樓、沉香樓……每一個年級、每一個班級的文化打造也是“一味藥”:黃梔子、車前草、半夏、海芋……
藥都小學深度開發“藥”資源,著力推進中醫藥文化進課堂。學校申報的“中醫藥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課題被列為江西省重點課題,校領導帶著教師們從零開始學習中醫藥知識,并廣泛地向名中醫請教。學校聘請一大批中醫藥“高手”參與校本教材編寫。
樟樹市有名的老中醫也紛紛走上藥都小學的講臺。學校還十分重視把中醫藥知識教學由課堂向課外延伸,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仁和藥業的中醫藥教育基地學習參觀,去中藥種植大戶的田地里參加勞動,把中醫藥知識學習和勞動教育融為一體。
學校精心籌備每年一次的中醫藥文化節,根據不同年齡特點設置了聞香識藥、中醫藥手工作品、健康美食、藥膳養生保健、本草與我(他)課堂實踐展示的活動內容。學校將中醫藥文化搭上數字化列車,讓學生可以領略天南地北的“一草一葉”,同時把中醫藥活動數字化,整合資源在校園平臺共享。(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徐光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