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禹躍昆 王陽)“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特殊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殊人群對特殊教育需求大大增加,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數量逐漸增多。然而,他們面臨的就業困難不容忽視,如就業機會少、就業質量不高等。”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高級教師劉玲琍說。
在劉玲琍看來,影響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用人單位觀念和個人能力等。首先,缺乏針對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的專門就業政策。其次,用人單位存在偏見和誤解,不愿意招聘。最后,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的個人能力也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他們在職業技能、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表現不夠優異。
為了促進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就業,劉玲琍建議,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質量,推行殘疾人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現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培訓正規化、專業化、學歷化,使畢業生具備更強的就業競爭力。同時,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如設立專項資金、提供創業貸款等,鼓勵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同時也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鼓勵企業招聘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
在加強產教融合方面,劉玲琍認為,應鼓勵特殊教育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更加匹配。特殊教育學校應針對市場需求,為學生提供相對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如手工藝、烘焙、園藝、汽車美容等。
劉玲琍還建議,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為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提供一對一的就業咨詢和指導。同時,鼓勵畢業生主動融入社會,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還要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活動等方式,提高社會對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生的關注度和接納度,減少就業歧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