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高質量發展沖鋒號。作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廣以”)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和戰略布局,以產學研用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抓手,促進產業科技加速融合,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廣東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廣以力量。
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現場,廣以產學研項目“基于無人機的海上風電三維全息大氣顆粒測量儀”作為汕頭市海上風電重大產業的典型科技項目入選展示,與全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地各部門的產業科技融合成果一同亮相展會。
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現場
精確的氣候預測能力是發展海上風電的基礎。在應對高湍流度風場、高輻射、高溫高濕、高鹽霧等復雜的海上氣象特征時,氣象桅桿和激光雷達方式等傳統的預測手段存在投入大、數據面窄、采樣頻率低等缺陷。針對這一技術瓶頸,廣以機械工程與機器人專業副教授李程研發了基于無人機的海上風電智能優化平臺,為產業技術難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廣以機械工程與機器人專業副教授李程產學研項目“基于無人機的海上風電三維全息大氣顆粒測量儀”
項目采用無人機全息監測方案,結合機器學習及數據融合算法,該方案一方面可實現風資源精準評估,提高風能捕捉率,按汕頭市3535萬千瓦規劃容量估算,可提升年經濟效益約2.8億元;另一方面,與建設傳統預測設施的投入相比,該方案可節約投入成本約90%。此外,無人機平臺還能夠優化風機運行和維保策略,預計提升風機壽命約5%?;跓o人機的海上風電智能優化平臺還能帶來海上環境監測及大數據應用等潛在利益。目前,該項目已獲得一項專利,另有一篇國際論文即將發表。
依托高水平的國際化科研團隊和高質量的科研配置,廣以堅持創新驅動的產業科技融合之路。
在人才領域,目前學校在校有約163名教學科研人員,均在國際著名大學接受過教育或曾供職于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大部分科研人員具有產學研合作經驗。科研團隊包括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納米物理學家、國家級高水平人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多位教學科研骨干等高端人才。
在科研領域,2023年學校發布高水平論文217篇,其中91%被SCIE/EI數據庫收錄,共有10篇論文為領域內高被引論文;2023年共有50項科研項目獲批立項,其中8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舉辦137場國際或全國性學術會議/講座,營造了濃厚的國際化學術氛圍;新增廣東省普通高校健康醫學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在產業融合領域,2023年學校與產業界達成合作協議數十項,橫向科研基金近千萬。多個科研成果厚積薄發,得到產業界的青睞,并在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中囊獲最有價值成果獎、創新優秀獎等獎項。學校與常州中以園共建創新研究院,目前已進入項目遴選、場地建設階段。同時,廣以電鏡中心等大型科研實驗室持續開放服務各界企業。
下一步,廣以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全力支持汕頭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爭當粵東西北科技創新領跑者這一總體目標,以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助推汕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汕頭實踐貢獻強大科技力量。(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焦小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