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今年兩會特別強調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數字化動力。”日前,在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一節數字經濟與國際商務課上,副教授楊勃的開場白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作為經濟學院學子,我們不僅要學好經典經濟學理論,更要緊跟時代潮流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將數字經濟理論與我們的專業課程緊密融合,讓我們在未來更有能力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近期,“新質生產力”“超長期特別國債”“人工智能+”等熱詞頻頻出現在天津財經大學的課堂上。這些兩會熱詞十分貼近老師們的研究方向,他們將其第一時間帶到課堂上,為學生答疑解惑,鼓勵他們結合自身專業感悟國家發展的脈動。
除了課堂教學,老師們還把專業課搬進與兩會熱詞相關的單位開展現場教學。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審計局,天津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傅紹正帶領著學生們參觀了智慧審計系統在檢查公務交通費報銷真實性中的應用情況。“同學們,智慧審計在可視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下,使得審計人員花一個月時間才能完成的數據比對工作在一天內就能完成。”審計專業碩士生陳寧在參觀后有感而發:“現場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直觀、生動的應用場景,讓專業術語變得通俗易懂,也讓我們意識到學習數智技術的緊迫性。”
天津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偉兩會期間特別關注了今年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對其發行背景以及歷次“超長期特別國債”進行了梳理。兩會結束后,李偉老師立即把此專業話題進行了豐富和完善,放進了課堂教學中,介紹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現實意義、發行規模,用大量的數據、案例講解了其特別之處,受到學生歡迎。李偉老師還對該內容進行打磨,準備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參加學校《天財思享+》視頻欄目的錄制,讓更多學生理解專業知識。
“我們鼓勵老師們用最新發生的生動故事作為鮮活素材,將兩會精神轉化為生動的授課教材融入課堂,從而讓思政教育‘活’起來,讓課程思政更加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天津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劉金蘭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陳欣然)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