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的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一盆盆狀似“蝴蝶”的花朵映入眼簾,色彩鮮艷,生機勃勃。來自韶關學院的研究人員穿梭其中,指導在生產一線的村民培植蝴蝶蘭。一旁已經包裝好的蝴蝶蘭“展翅欲飛”,即將裝載上車,銷往東南亞等地。
該產業示范基地是韶關學院依托校內研發的蝴蝶蘭“植物工廠”技術建立的。針對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等地缺乏有科技含量的產業,韶關學院的蝴蝶蘭種植項目團隊對村里閑置設施進行改造,按照產業標準建立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將生產線搬進村里。目前,基地建成近3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和1萬平方米的種苗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35個品種的蝴蝶蘭,每年可向國內外供應500萬株種苗,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學校始終堅持‘地方所需,韶院所能’的服務地方理念,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科技惠農興農。”韶關學院副校長趙三銀說,近年來,韶關學院針對地方發展需求,發揮院校優勢,以科研團隊為抓手,將“含金量”滿滿的農業科技產業引入田野村頭,帶動當地創收就業。學校還組織師生,在當地組建“韶蘭科技小院”,指導村民種植蝴蝶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技術難題。
在蝴蝶蘭“飛入”農村大棚之前,那里曾經是荒廢的蔬菜大棚。韶關學院的科研團隊來到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調研,發現當地由于缺乏技術和產業經營方法,蔬菜種植虧損嚴重,員工流失,10多畝新建的蔬菜大棚不得不閑置。
如何幫助當地農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產業收入?在與當地干部溝通后,韶關學院決定將校內產學研基地孵化的蝴蝶蘭種植產業引入村里,讓廢棄的大棚重現生機。
在校內產學研基地,韶關學院的蝴蝶蘭種植團隊經過多年技術攻關,已經解決了蝴蝶蘭病毒感染、種苗繁殖系數低、幼苗爛根、銷售期短等產業痛點難點。
目前,韶關學院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已經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研發、組培、栽培、催化和銷售體系?;匾焉暾埡褪跈鄧野l明專項4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并成功注冊“韶蘭”“韶州蘭花”商標。依托大灣區交易平臺,基地的蝴蝶蘭逐步走出國門,先后銷往東南亞、歐洲等地區。
韶關學院蝴蝶蘭種植產業示范基地采取“院校+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在蝴蝶蘭種植產業落地村里后,蝴蝶蘭項目團隊就通過招聘村民、自種自養、代種代養等方式,讓村民能通過蝴蝶蘭種植產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為了更快更好地讓農戶掌握種植蝴蝶蘭的技能,韶關學院的科研團隊在當地建立起“韶蘭科技小院”,在田間地頭,零距離零時差零費用,服務村民,將科學知識帶給村民。在基地開展對招聘進來的農戶的培訓時,項目團隊將蝴蝶蘭種植技術模塊化,分步驟分階段教給村民。這樣的培訓方法既快速又有效,受訓的農民能很快上手,投入基地的工作中。蝴蝶蘭種植產業得以順利在鄉村轉化落地,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服務鄉村振興。李光春是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紅新村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的技術管理員,日常負責帶領基地10名村民進行蝴蝶蘭種植管理。原先紅新村缺少有“含金量”的產業,李光春和妻子只能打零工,收入只有幾百元,而且還不穩定,有時沒活干?!白詮纳仃P學院蝴蝶蘭團隊在我們村建立韶蘭科技小院后,我們掌握了技能,收入也提高好多,我和我老婆一個月的收入有1萬多元!”他難掩欣喜。
目前,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已直接帶動就業50多戶,間接帶動就業超過1000戶。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東崗嶺村就業農民每年增收100萬以上。預計到2025年,基地可直接帶動就業1000多戶,間接帶動就業超過6000戶。
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在帶動更多農戶就業增收的過程中漸入佳境?!皩W校的蝴蝶蘭種植產業已經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廣東南雄市、英德市、江西省會昌縣等地正在推動產業復制落地?!鄙仃P學院副校長吳善添說,如今,蝴蝶蘭產業示范基地已逐漸成為集研發、培育、營銷于一體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未來,學校會以推進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為契機,將蝴蝶蘭產業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緊密聯系,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科研成果落到經濟社會發展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林華婷 李麗群)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