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迭代演進,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教育教學組織與服務模式正在發生巨變,教育呈現出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趨勢和加速變革的特征。為服務教育強國戰略,現階段應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的重要突破口作用,深刻把握數字技術變革教育的時代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全面構建教育數字化新生態。
首先,要研判改革趨勢,把握數字教育的時代方位。數字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國際關注的焦點,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是當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內容。全球教育正面臨國際競爭加劇、氣候環境危機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演進等帶來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充分發掘數字革命的力量。世界各國以及眾多國際組織已經將教育數字化轉型作為應對危機挑戰的重要途徑和舉措。數字化轉型是在數字化轉換、數字化升級的基礎上,在戰略層面進行系統規劃,全面推進數字化意識、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能力的過程。
國家層面,教育、科技等相關部門應具備數字戰略與體系規劃,助力全社會的數字化意識、數字化能力提升并引領價值轉型。區域層面,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協同相關部門構建數字教育生態,形成數字治理體系,完成從體制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方面對教育的全方位系統性重塑。學校層面,應優化升級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資源與技術應用環境,持續開展學與教的有效實踐。
其次,要辨析關鍵特征,理解數字教育的深層邏輯。毫無疑問,數字技術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賴以開展的支撐性條件,包括網絡、多媒體設備、數字資源、智能助手等。數字教育存在環境建設、資源拓展和方式變革三個不同階段。環境建設階段側重學習環境的數字化改造與升級,包括網絡覆蓋、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等設施建設與裝備部署;資源拓展階段側重優質數字資源的常態應用、跨域匯聚與人機共創,以及數字學習服務能力的提升;方式變革階段側重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創新及其數字化改造,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動學習和彈性教學的數字化教學新方式。
智能時代,無論教師、家長還是社會各界,都需要適應教育教學理念的變革,包括關于知識、學習、課程和教學等認識的根本性改變。一是要形成眾創共享的知識觀。每一個個體都是知識的生產者與傳播者。二是要形成智聯建構的學習觀。在智聯融通的學習環境中需要學習者更加主動地深度學習。三是要形成融通開放的課程觀。課程從單一孤立、完全預設的群體性課程走向綜合多樣的個體式課程。四是要形成人機協同的教學觀。教師與人工智能共存、共教、共學,并保持人類的主體性價值與角色能動性。
再次,要聚焦核心關切,共同探索實踐數字教學法。如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教育教學變革,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是政策制定者、教育實踐者、教育研究者等關注的焦點。全面構建教育數字化新生態需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與數字時代教育教學思想的支撐引領作用,數字教學法是適應數字時代的教學方法論體系,是數字教育發展的內核。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創新要以數字教學法為基本理論支撐,錨定有效教學與深度學習,以數字環境優化為基礎,以數字資源與新技術應用為手段,以學與教的有效實踐為目的。實踐數字教學法,要引導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賦能的深度學習,二是可信、可靠、智聯、融通的數字學習環境,三是循證導向的教學實踐,四是人機互信的協同教育。下一步應共同深入研究、探索和實踐數字教學法,促進教育形態的革新,從而建設以人為本、高效、富有韌性的數字教育生態。
(黃榮懷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
《人民教育》2024年第3-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