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巨大變化,讓我們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近日,蒙古族學生凱軍重返母校,對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大發展深感自豪。這所幾年前還掙扎在停辦邊緣的學校,如今招生升學成績良好,軟硬件設施先進,師生工作學習熱情高漲,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一切的變化,得益于國家教育幫扶政策和千里之外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精準援建。
多管齊下全力幫扶
凱軍清楚地記得,2020年自己剛入學時,職校狀況堪憂:軟硬件設施落后,課程內容陳舊乏味,學生流失嚴重,班上僅剩6名學生,大家學習熱情低落,逃學、打架等時有發生。
改變的契機,來自2020年年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開始定點幫扶科爾沁左翼后旗。
科左后旗蒙古族人口占75.3%,只有一所蒙漢雙語授課的中等職業學?!谱蠛笃烀褡迓殬I技術學校。“幫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不僅可以讓更多少數民族學生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而且可以為科左后旗留住人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定點幫扶工作負責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張玲玲深入調研后,積極推動重點援建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派出掛職干部尤廷秀,擔任科左后旗政府黨組副書記,在當地具體負責援建工作。“學校軟硬結合、多管齊下,全方位解決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發展困難,組織教務處、石油工業訓練中心、發展規劃處、教育發展中心等單位共同制定實施援建方案?!?/p>
在軟件方面,石大通過“空中課堂”對職業技術學校干部教師進行網絡培訓,開設了55門課程,組織開展了教師教學提升班和地區性教師技能大賽等活動。在硬件方面,石大通過山東省中國石油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籌集資金,先后投入700多萬元,為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援建了13個實訓室、實訓基地和電子圖書館。
“我們不僅注重‘輸血’,更重視‘造血’?!庇韧⑿憬榻B,石大為職業技術學校制定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專業建設規劃和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據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蔡廣義介紹,在石大幫扶指導下,學校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增設無人機、高鐵、3D打印、民族服裝服飾等新專業,全力打造優勢學科畜禽生產技術專業。“石大還幫助學校擴大影響力,在大學帶動啟發下,海爾集團、格力集團、中車集團等著名企業和學校開展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試點等合作,拓寬了學生的升學與就業渠道?!辈虖V義說。
精準援建煥然重生
至今3年多的定點幫扶和精準援建,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校年招生數量增長了4倍,錄取分數提高了43%,在校生從2019年269人增長到2024年1024人。畢業生升學率增長12%,到高新技術企業就業人數增長40%,曾經排名墊底的學校一舉改變為市里排名靠前的先進職業技術學校。
“石大援建的實訓室為學校的專業建設開辟了歷史先河,在提升學生技能培訓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笨谱蠛笃烀褡迓殬I技術學校實訓處主任姜治港深有感觸。
在校工作20多年老教師、德育主任包文峰感慨學校從沒有過如此巨大改變:“用上大學援建的戶外大屏幕,升國旗、運動會、文化節等豐富多彩活動效果特別棒!”
學校巨變,激發了教師教學熱情和創新精神,教師于翔洲就是其中最積極的一員,他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先后獲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等各類教學能力獎項,帶領班上的全部6名學生先后獲獎。
凱軍在援建的實訓室中獲得了寶貴實訓機會,參加了通遼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并榮獲電子產品裝調與應用賽項一等獎。如今,他已考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深造。
為服務地方發展注入活力
“以前,年輕人多選擇外出打工,現在他們在學校就能學到技術,畢業后能在家鄉找到好工作?!辈虖V義說,“這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也為我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p>
“石大將持續不斷推進對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援建工作,努力將其打造為職業教育的樣板學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敝袊痛髮W(華東)掛職干部陶正梁接替尤廷秀,擔任科左后旗副旗長,繼續在當地負責援建工作。
教育幫扶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科左后旗民族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之路,該校培養的很多少數民族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改變了人生命運,擁有了人生出彩的機會,也必將成為未來服務當地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孫軍 通訊員 王大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