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教育事業整體進入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的新階段,“質量”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主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征程新使命,甘肅省教育廳深刻體會到,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優質特色都需要緊扣“擴優提質”來謀劃、推進、實施,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真正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分類施策,著力推進布局結構擴優提質。一是分區域調結構。河西(河西走廊5市)地區地勢平坦、人口密度相對較小、農村學校規模普遍偏小,按照“四個集中”(高中向城區集中,初中向城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行政村集中)的思路,對教育資源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校均規模逐漸擴大,教師資源進一步集約,有效推動了素質教育發展;河東(隴中東南7市)地區山大溝深、河谷縱橫,交通相對不便,我們將布局結構調整與保障就近入學相結合,形成“規模辦學、寄宿主導、城市導向、校車接送”的布局結構調整模式,促進城鄉教育更加均衡。民族地區(甘南、臨夏2州)師資力量較弱,教育發展后勁不足,我們不斷健全控輟保學常態化清零工作機制,通過異地辦學、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和實施少數民族緊缺人才培養計劃等措施,著力促進民族地區教育能力水平提升。二是分城鄉優布局。為解決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區域性、結構性短缺問題,督促各地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匹配機制,按照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超前調整優化區域學校布局。針對農村學校小散弱問題,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優先向鄉鎮布局、輻射帶動周邊教學點的思路,調整隴東南地區(天水市、慶陽市、隴南市、定西市和平涼市)10人以下學校約700所、蘭州周邊地區(臨夏州、白銀市、蘭州市和甘南州)20人以下學校約300所、河西地區(武威市和張掖市)50人以下學校約150所,率先消除酒泉、金昌和嘉峪關小規模學校,更好滿足群眾上學需求。三是分學段擴資源。在調優義務教育學校布局上,將工作重心向學前和高中延伸,聚焦公辦園擴容提質,統籌利用好中央和省級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重點支持市(州)政府所在城區增加公辦園學位供給,有效擴大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深入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支持每個鄉鎮辦好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構建“鄉鎮中心園為引領,獨立村幼兒園為骨干,附設幼兒班為補充”的鄉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實施縣中振興工程,將“強縣中”納入省政府十件為民實事,通過補短板、揚優勢、提品質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所教育質量高、示范作用好、群眾信得過的高中學校,讓更多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高中”。
堅持引育并舉,著力推進教師隊伍擴優提質。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暢通優秀人才引入渠道,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編制管理,著力解決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矛盾問題。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大力實施隴原“四名”工程(新時代隴原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信息化引領導師建設工程),至2025年底遴選600名左右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和信息化引領導師,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區域內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等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校長任職、管理、考核機制,加大對校長辦學理念、治校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訓,積極探索建立校長、副校長后備人才庫及遴選制度,推進專家型校長治校、教育家型校長辦學。進一步健全教師培訓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依托甘肅省教師發展中心(甘肅教師教育學院)形成“1+N”教師培訓體系(1個省級教師發展中心、N個優質教師培訓基地),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更加便捷和更加高效的支持平臺,多措并舉打造支撐教育強省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教師之強支撐教育之強。
堅持內涵發展,著力推進教育資源擴優提質。針對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持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指導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開展集團化和城鄉共同體辦學,采取“管理聯席、研修聯動、活動聯合、特色聯創、平臺聯通、資源聯享”等模式,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幫助薄弱學校提升質量,縮小教育差距。2024年,實施集團化辦學中小學覆蓋率和城鄉共同體辦學農村學校覆蓋率達到50%以上,2027年將達到100%。堅持把教育數字化作為引領區域教育“變軌超車”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推進教育數字化組織保障體系,以創建數字化戰略行動助推教育現代化實驗區為契機,推進“5G+智慧教育”,積極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和省級智慧教育實驗區、智慧教育標桿校。依托甘肅智慧教育平臺,分級建立省、市、縣三級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加強精品課程資源應用宣傳,發揮精品課程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堅持研教一體,著力推進教研支撐擴優提質。教研工作是保障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驅動作用,對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服務教育決策具有引領作用。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精神和《甘肅省基礎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動”實施方案》,并在省教科院加掛教研室牌子,充分發揮教研機構主體作用和專業引領作用,將繼續組織開展2024年甘肅省中小學“千校萬師”賽課活動,積極構建教研工作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的良性教育環境。同時,遴選建立10個普通高中學科教研基地,構建服務課堂教學、教師培訓、教學研究一體化交流平臺,全力提升普通高中教師適應新高考綜合改革、課堂教學和教研能力與水平。
堅持普及共享,著力推進協同育人擴優提質。進一步完善校家社協同育人的章程制度,規范工作程序,推動學校家長委員會專業化、標準化建設。構建學校與家庭的合力機制,打造互聯網家長課堂,建立“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的家長學校運行模式,指導家長給予孩子示范引導,協同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組建省市縣三級家庭教育專家團隊,通過開展專業全面、形式靈活、內容充實的家庭教育講座,解答廣大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難題,提升廣大家長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在家庭教育中的緊密協作。加強家庭教育校本課程研發,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優質課、精品課遴選,通過課程保障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系統化。進一步完善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落實學生資助政策,深入推進融合教育,強化對特殊對象、弱勢群體的重點幫扶,堅持“兩為主”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切實保障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兒童和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就學權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發展好公平而有質量的基礎教育。我們將錨定公益普惠和優質均衡的主攻方向,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不斷提升教育對培育人才、促進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張國珍 作者系甘肅省教育廳廳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8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