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九龍湖鎮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塊之一,本次課題研究以塑造杜夾岙村獨特的鄉村旅游景觀為契機,開展對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和示例”。近日,寧波鎮海區政協九龍湖鎮聯委在杜夾岙村開展“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協商活動,寧波工程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負責人作“杜夾岙村改造提升”方案匯報,大家對如何通過農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九龍湖鎮享有“寧波后花園”的美稱,轄區內九龍湖旅游度假區集旅游觀光、康體健身和休閑度假為一體。鎮海區政府實施“文化+”戰略,于2024年啟動九龍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寧波工程學院積極發揮學科特點和地域優勢,對區域內的鄉村進行改造和提升,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助力九龍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申報。
以文旅品牌培育為主線,開展文旅IP體系建設
寧波工程學院在鄉村振興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參與了寧波慈溪市、余姚市、海曙區、江北區和鎮海區等多個區鄉村創建驗收工作和專業授課。本次提交的鄉村改造提升方案是該校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
“方案中鄉村IP打造和九龍湖鄉村IP體系建設的建議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也是下階段我們鎮推動和重視的內容之一。”九龍湖鎮相關負責人在看完方案后說。
在方案設計中,寧波工程學院代表提出要充分重視文旅IP的塑造,從九龍湖鎮全域旅游出發,提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能力、長變現周期的文化符號,通過“一村一品”“文化+”“產業+”“景觀+”的理念,對標國家最具商業價值文旅IP評價體系,完成既有文化內涵又有商業價值的九龍湖鎮文旅IP體系。
寧波工程學院提取了杜夾岙“生態”“舞龍”“礦山”“萬工轎”“行會”等鄉村文化和產業元素,形成了三款風格不一、極具辨識性的鄉村LOGO。
在日常參與鄉村建設工作中,寧波工程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整合學校不同學科,完成了江北區慈城鎮毛岙村等多個鄉村的LOGO設計,完成了“長杉鹿鹿”等多個鄉村IP,部分鄉村已啟動商標注冊工作。
以“全域+全時”為目標,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業態
“方案中通過對杜夾岙村進行改造,植入并豐富了鄉村旅游業態,下一步還需要對周邊果蔬基地、旅游景點進行融合和整體提升。”鎮海區政協相關領導建議道。
寧波工程學院本次的設計方案充分體現了課題組“全季+全時+全齡+全業”鄉村發展理念,通過對杜夾岙曬場周邊地塊的改造,打造網紅旅游景觀的同時,設計出符合不同季節、“夜+白”全天、老中青年齡段等不同群體的休閑業態。同時,針對杜夾岙村路面提升、水塘改造、運動設施布置、危房改造等系列改造工程,植入互動體育裝置、音樂噴泉等多種景觀體驗,增加網紅村咖、團建手工房、智慧運動等多個場景設計。
寧波工程學院曾在參與象山縣涂茨鎮旭拱岙村、江北區慈城鎮毛岙村、寧海縣長街鎮岳井村等多個村莊方案編制過程中,借助村莊環境整治和景觀建設的契機,植入多樣體驗裝置和網紅場景,實現鄉村旅游六要素傳統的“食、住、行、游、購、娛”,向“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跨越。
以駐扎陪伴為抓手,確保專業指導實時性
在此次鄉村改造提升方案設計過程中,寧波工程學院多次組織在校師生入鎮進村座談調研和現場踏勘。通過對杜夾岙村杜郭和吳夾岙兩個自然村17條不同的改造訴求,進行逐條剖析和歸類,確定五大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策略和建議,并積極發揮高校優勢,不斷推動學術研討、校友聯誼、社團活動、部門聯動等多項工作,實現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迭代升級。
寧波工程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浙江省駐村規劃師、駐村鎮設計師團隊,充分發揮在甬高校在地陪伴式指導的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政策處理、部門溝通、方案設計等多項工作,實時響應鄉村振興過程中業務咨詢和專業指導工作。
“我們在九龍湖鎮探索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過程中,以打造鄉村旅游IP為導向,提升原鄉人人居環境為重點,植入旅游體驗產業為依托,打造杜夾岙獨有的鄉村旅游景觀,形成高質量鄉村建設的九龍湖模式。”寧波工程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校更會在全國高校鄉村建設高校聯盟指導下,以自身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積極參與、推動和擴大寧波市高校地方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徐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