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近日,“高等學校地球科學虛擬仿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與拔尖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舉行,來自不同高校的35位代表現場交流了數字化教學、課程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主動融合信息技術最新成果,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改造傳統地學人才培養方式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
本次會議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聯盟地質學類、地質類、地理科學類、地球物理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專業工作委員會等7家機構聯合舉辦,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等單位聯合承辦。與會代表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地球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等開展了廣泛交流與研討。
會議期間,專家們達成的共識包括,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背景下,地學高等教育要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信息技術為驅動,構建師—生—機交互、線下線上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實現我國地學高等教育教學跨越式發展。
在拔尖人才培養上,應深化科教和數智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人才培養,同時應加大人才培養國際化,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世界胸懷、未來能夠引領地球科學學科發展、服務國家資源能源重大需求的研究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
會議還就建設數字化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加強不同高校數字教學資源共享達成共識。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