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為加強學術交流,促進種業技術創新,加快培育壯大種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北京科技大學聯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黑龍江大學、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于7月1日至5日在新疆伊寧召開第一屆全國作物雜種優勢與生物育種學術大會。本次大會邀請68位我國作物種業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院士和知名專家作精彩報告,吸引360余人到場聆聽、3.2萬余人線上參會并進行熱烈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謝華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獻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東升;北京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大會主席武貴龍,副校長張衛冬等出席大會。
武貴龍在講話中指出,本次大會旨在分享和展示作物種業領域最新進展成果,為種業領域面臨的理論、技術及應用難題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推動我國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張東升表示,本次大會選擇在新疆伊犁召開,既是對新疆種業振興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為當地相關單位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創造了契機,將為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院士報告環節,謝華安、胡培松、張獻龍分別以“糧食安全與藏糧于技”“農業科技創新前沿熱點”和“資源和技術創新驅動新疆棉花品種迭代升級”為題進行了精彩報告。
在作物生物育種、作物關鍵基因挖掘與育種利用、作物育性與光溫調控機制等學術論壇版塊,與會人員就生物育種產業化的最新進展與顯著成果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交流。其中,“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作物育性與生殖發育分子調控機制”項目組成員匯報了工作進展。隨后,北京科技大學生物農業研究院院長、大會執行主席、項目負責人萬向元帶領與會人員到田間進行實地觀摩,并介紹了其團隊在160畝新疆伊犁綜合試驗站開展的玉米不育化制種、種質資源鑒定與雜交新組合測試等相關工作的研究進展。
科技小院建設與“新農科”研究生教育論壇上,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總工程師葛毅強、張衛冬、尹勝和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院長李麗一同為北京科技大學建設的10個科技小院揭牌。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