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讀博士期間,除了理論課回學校學習,其余時間我都浸泡在企業研發一線的實踐中。”從合肥工業大學博士畢業的高翔,盡管近期才正式入職陽光電源,但他和公司的緣分卻從5年前就開始了。2019年,剛開始讀博一的他,就被導師帶入企業一線參與科研攻關,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鍛造。
陽光電源是專注于太陽能、風能、儲能、氫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也是行業內為數極少的掌握多項自主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自公司1997年成立以來,合肥工業大學就與陽光電源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產學研合作聯合科研攻關同時,產教融合攜手培養高層次卓越工程人才。
在近80年的辦學歷程中,合肥工業大學形成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的工業報國底色、突出的人才培養底氣,培養了50余萬名各類人才,“千人一名領軍人才”成為學校響亮的創新人才培養品牌。
面對新使命新要求,合肥工業大學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探索實踐“產教融合、教研一體、協同育人、聯合攻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把牢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方向,把厚植家國情懷、矢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深化培養實踐創新能力深度融合,將價值引領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確保“工業報國”的理想追求在一代代青年學子中接續傳遞。
以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實踐能力為重點,合肥工業大學在優秀人才選拔、課程體系改革、專業能力塑造、長效機制構建等方面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一方面,學校以評價改革為突破口,把實踐創新能力作為衡量培養質量的關鍵,建立研究生學位論文分類、分領域評價標準體系,著重考查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學校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重構適應行業發展動態的新工科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學分,建設創新實踐平臺,由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向課堂與工程一線現場教學相結合轉變。學校充分發揮工科辦學特色和產學研合作傳統優勢,通過高水平校企融合發展,持續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銜接。學校與重點行業領軍企業共同建設了一批高規格人才培養平臺,攜手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科技研發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協同育人創新機制。
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先后與陽光電源、奇瑞汽車等130家知名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從行業領軍企業、知名科研院所等單位遴選行業導師1000余人,引領研究生在真刀真槍的工程實踐與科研歷練中增長本領才干。學校畢業生70%以上服務于高端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等國家重要行業,70%以上進入各類500強企業,迅速成長為國家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周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