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中學繼承和發展核心素養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頂層設計,提出“為培養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領袖型、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進而提煉出指向核心素養的領袖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1)“知行合一,數詩交融”特色精進文化基礎素養;(2)“開放兼容,經世致用”精神賦能自主發展素養;(3)“三個搖籃”百廿校史文化領航社會參與素養。
實現培養目標,提升創新型人才的內驅力是核心要義。內驅力是有機體在自我與環境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基于需要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心理學研究認為,學校情境中學生成長的內驅力可以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三種。認知內驅力是內部學習動機,其他兩種為外部學習動機。鑒于此,溫州中學創新型人才內驅力提升策略由“外”及“內”,開發了“溫中學子成長自畫像”電子評估系統,形成了“三線共通”的內驅力提升體系,努力達成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構建了一個由“信息賦能”到“自覺認知”的立體培育體系。
基于“信息賦能”,開發“溫中學子成長自畫像”電子評估系統
開展人才培育離不開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學校以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精準教學賦能,探索創新型人才自主培育推進的長效評價機制,開發了“溫中學子成長自畫像”電子評估系統(簡稱“系統”)。學校通過系統及時記錄學生的學業表現、“五育”實踐、行為軌跡等方面數據,用于讓教師快速了解學生情況,讓學生真實了解自我,讓家長實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系統涉及學生基礎信息和多維度資料,基礎信息包括性格、愛好、獲獎、實踐、家庭、操行、標簽等;多維度資料將成績、考勤、體育、體質、日常數據進行量化并表現為雷達圖,每個維度又含詳細數據。系統會自動分析并給出評價,追蹤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建立學生真實成長線性評價體系,創設高效能學子自律電子平臺。
一方面,系統為教師提供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數據支撐,精準掌握學情及個體差異,落實“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理念,助力各層次學生內驅力的提升。
在學業評價方面,通過團隊自主建模,多維度挖掘教學數據,從學校、年級段、備課組、教師、學生等不同層次進行分析,指標包括平均分、得分率、標準差、貢獻值、穩定度等。評價以承認和尊重學生個體間差異為前提,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根本目的,對學生個體的學習進程進行有差異的評價。該系統在教師端開放了數據分析模型,向教師展示偏科生數據、近三次連續進步學生數據、近三次連續退步學生數據等,幫助教師更精準掌握學情,為教學方向、教學重點的確定和調整提供更多可靠數據支持。
在學習表現領域,系統包含了自主研發的學科作業管理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周作業量協調學科作業量,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分層設置作業內容。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系統記錄反饋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學生可以通過系統查看各科作業,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及家長可以通過系統查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等。
另一方面,系統為學生提供可了解到自身多維度發展情況的自畫像,幫助學生以過程性數據分析把握自身發展長短板,結合數據不斷完善自我。
從內驅力角度來看,附屬內驅力以滿足或達到長者或權威的要求為中介,以得到長者或權威人物的認可和贊許為滿足。自我提高內驅力以自我能力的提高和學業成就的提高為中介,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得到公眾的認可為滿足。這兩種內驅力在兒童早期表現突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附屬內驅力的強度會有所減弱,而自我提高內驅力則逐漸成為主導的學習動機。學校在評價中注重引導學生內驅力從附屬內驅力向自我提高內驅力轉變、提升。
系統基于學生個體在學習水平、目標定位和興趣志向上存在的不同,對學生開展差異性評價。如為每個學生定制“夢想進階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目標定位,學校對學生的成績動態進行及時跟蹤、分析、評價和反饋,然后通過分層教學、導師輔導和“學習共同體”等方式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
除了成績數據外,系統還包含“五育”實踐數據。在“德育”方面,系統記錄學生每日早晚起居時間、跑操出勤情況、溫中學子常規達標情況、自習課出勤情況等,并與政教處學生“自律平臺”相關聯。系統還將學生參與校內自治值周管理、學生組織、社團等情況反饋在頁面,方便教師、家長通過大數據實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和成長軌跡,輕松快捷獲取學生最新動態。在“體育”方面,系統將學生日常體育數據和每學期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記錄在內,具體指標包含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度、身高、體重、視力等,便于德育部門和體育組制訂有針對性的體質健康提升訓練計劃。在“美育”方面,系統記錄學生在音樂、美術、鑒賞方面取得的成績,展示學生優秀藝術作品,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之一。在“勞動教育”方面,德育部門將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具體情況、參加勞動教育課程完成情況、參加領導力課程實踐情況等輸入系統,形成對學生的完整性評價。
系統在對各類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診斷后,建立學生數字檔案,技術組跟進追蹤評估,形成多元化發展的評價參數,并以報告單的形式呈現“成長自畫像”,全面刻畫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過程。系統旨在錨定學生核心素養,利用大數據完成對可發展路徑的精準化評估,從而創設以發展為目標的“未來學子”定制化發展性評價體系。
除此之外,系統為家長提供了一個綜合的服務界面,家長可隨時上傳更新孩子狀態,系統據此生成學生心理檔案,分析學生心理狀態,提醒家長和教師展開針對性輔導。
基于“自覺認知”,形成“三線共通”的內驅力提升體系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生產生需要的前提是有目標,而目標的產生需要學生領悟到自我價值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內在要求。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币虼?,學校整體提升學生內驅力(整體框架如下頁圖所示)需要營造好育人文化,通過“師”“長”對話走進學生內心,引導學生領悟到自己的目標所向,目的在于喚醒學生的使命感、生命感。
一是目標引領。以學?!盀榕囵B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領袖型、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培養目標為總的引領,學校培養目標要落實為學生個人目標,個人目標再細化為高中三年的具體目標。學生個人目標不僅僅是具體的大學或分數目標,而應該包含通過高中三年的努力提高個人能力和品質以至成人成才的內容。
目標引領的形式是多樣的。比如,學校會舉辦全校范圍的筑夢活動,邀請學生親手設計夢想卡,在各個班級設置夢想郵箱,要求每個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目標,并投進班級夢想郵箱。學校也會組織高三學生的動員誓師大會、模擬面試等,以激勵引導高三學子設立自己的具體目標。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旨在引導學生明白高中三年的意義不僅僅是考取理想大學,更重要的是在困難和挑戰中磨煉、塑造個人品質,向著“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領袖型、創新型人才”目標不斷努力。
二是文化浸染。學校的文化包括硬件和軟件環境。一方面,學校加強校園樓宇文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意、創造、創新文化環境和氛圍。例如,學校建設了七大學習空間:籀園書房、創客工坊、數學體驗中心、生物島實踐基地及植物園、混合學習空間、國學館、人工智能實驗室等。這些富有生氣、具有創新文化感染力的教育空間指向學生認知內驅力的提升。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圍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系統闡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在學習活動中,認知內驅力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為了獲得知識),是一種重要而穩定的內部動機。認知內驅力是學生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生長點。
另一方面,學校加強生涯規劃方面的引領和校園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展板、校友回訪、舉辦校慶系列活動、開放校史館等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溫州中學百廿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到催人奮進的代代校友的拼搏,感受到夢想的力量,激發起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內驅力。
三是“師”“長”對話。“師”“長”對話可以走進學生的內心,進而觸動學生的內心,使其領悟自己的目標所向?!皫煛薄伴L”包括教師、畢業的校友等,對話包括直接面對面對話、透過文字進行間接“對話”等。溫州中學注重挖掘貼近學校培養目標的優秀校友資源,包括他們的奮斗精神、學習經驗、學習經歷、學習筆記等,結合高中三年學習進度有效安排合適內容,給予學生持續的引導。例如,每年高考后請高三學生將他們的學習經驗編撰為《學業錦囊》,將學生的優秀筆記編撰為《學業錦記》,還有每年的校友學習經驗分享會、模擬面試等活動,在學生群體中都深受歡迎,不僅是助力學業,更重要的是樹立夢想、激發內驅力。
(吳軍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中學書記、校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12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