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待能將這里的產業技術帶回老撾,促進兩國農業合作與技術交流,為兩國的農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近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組織師生到邊境城市東興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參與本次活動的老撾留學生歐朗感慨道。
據介紹,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本次活動主題為“筑夢邊疆促團結,科技興農助振興”,由該校黨委副書記陳信存帶隊,組織32名師生赴廣西東興市大旺村、江那村及東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團深入了解國情、區情,掌握廣西現代農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陳信存說,學校依托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優勢,探索校地融合發展新路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活動中,實踐團實地走訪了東興市慶豐設施漁業產業示范區、廣西中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苗繁育基地、仙棚公司小棚對蝦養殖基地及有關村屯,深入了解水產養殖技術、農業產業發展情況,捕捉科技興農的閃光點,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動能。
走進東興市馬路鎮大旺村,實踐團與馬路鎮有關領導、大旺村村干部召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校地合作座談會,共話鄉村振興。在座談中,實踐團成員們被大旺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及“清廉+產業”的創新模式深深吸引。
在田間地頭,實踐團化身為農業科技的傳播者。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馬瑞寧為村民帶來稻漁綜合養殖技術培訓,“一對一”的理論學習與田間地頭的“面對面”教學,讓村民們感到科技知識觸手可及。該校電子商務教師劉金花耐心指導,為大旺村、江那村村干部和村民開展電商直播技術培訓,“手把手”教學實操,為該村的金花茶產品直播帶貨,讓山貨走出大山,飛向全國。村民李大姐的笑容里滿是喜悅:“現在我們的產品也能上網賣了,這多虧了你們的幫助啊!”
在大旺村,實踐團為該村的金花茶設計了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自然之美,通過傳統與創新的巧妙融合,為推動金花茶產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江那村黨支部書記盧康健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們走進當地的咖啡種植基地,學習種植技術,并幫助拍攝宣傳視頻,用他們的創意和智慧點亮鄉村品牌,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實踐團師生們的求知精神、熱情態度、專業精神讓村民贊不絕口:“你們不僅帶來了實用的農業技術、務實的基層服務,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實踐團團長滿懷信心地說:“這次經歷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決心。未來,我們將繼續前行,學習先進、磨礪心志,夯實本領,用青春和智慧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歐金昌 通訊員 付玉春 鄒錦青 黃弘)
實踐團成員了解當地的金花茶產業。馬文怡莫雪梅攝
實踐團成員幫助村民直播帶貨。馬文怡莫雪梅攝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