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王楚)9月1日,寧波市鄞州中學舉行新學年開學典禮,重磅發布了“未來系列”實踐課程,該課程結合學校特色,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著力打造培養未來科學家、未來工程師、未來企業家、未來醫學家、未來藝術家等立體化課程模式。
“教育孕育未來,我們的教育應立足于民族復興的長遠大計和社會全域參與的時代格局,來培養人、塑造人、成就人。”鄞州中學黨委書記王仕杰介紹,鄞州中學打造“未來系列”課程,主張用未來思考今天,打通學校與社會教育空間,利用好大課堂、大資源、大平臺和大師資的“活”教育和“活”課程。
典禮現場,舉行了“未來系列”實踐課程授牌儀式,陳劍平院士團隊·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楊德仁院士團隊·能源電子材料研發團隊、譚忠超院士團隊·賽迪(工信雙碳中心)——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被授予“未來科學家”課程合作單位;浙江華展工程研究設計院、寧波中策動力機電研究院、寶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等單位被授予“未來工程師”課程合作單位;等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研究所所長陳劍平寄語鄞州中學全體學生:“要在中學階段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并把個人的興趣與國家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未來將屬于你們!”
據了解,“未來系列”實踐課程實施學生自主選擇模式,確保“應選盡選”,以校內選修課和校外實踐課相結合的模式開展綜合學習,建立多主體、多樣化的課程評價機制,學生、教師、課程專家均是評價主體,形成以表現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評價量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