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社會實踐是青年了解國情、認識社會、研究問題、服務國家的寶貴契機。作為2023年“強師賦能”教育調研項目的延續,今年,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設計安排,啟動了北京師范大學AIGC賦能鄉村教育項目。利用暑期,團隊聯動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優師計劃”師范生,在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開展了“數字教育小院”建設,通過“五育”學科特色夏令營、AIGC鄉村教師研修工作坊、“優師計劃體驗營”等活動,為鄉村教育振興提供“造血”式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中,項目團隊利用AI技術精心打造了“五育”學科特色課程,為當地師生帶來了一場AI技術賦能的夏令營活動:帶領學生在地方民族文化史詩《亞魯王》的講解、排練與戲劇表演中,引導他們使用AI生成技術展演所需的背景圖片;在英語課中,引導學生與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人圍繞主題展開實時對話......
據了解,在這些別開生面的課堂背后,是近半年的課程打磨。今年3月起,實踐團隊圍繞“AIGC+課程設計”進行了多次教研與試講活動,吸納了一批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的“優師計劃”師范生共同參與,共同磨課,通過線上虛擬教研室,開展“一對一”磨課、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包,推出教學示范課。
2023年,實踐團隊曾對紫云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訴求進行了“畫像分析”,其中,如何利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海量教學資源,如何跟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提升數字化教學實操技能,成為鄉村教師們的核心訴求。
今年,團隊在紫云開展了一場為期一周的“零距離”數字化鄉村教師研修。北師大的老師和學生手把手地為當地教師進行教學、開展一對一訪談,近300名鄉村教師走進了“小院”。團隊還通過小組合作與實操環節挖掘并樹立“數字化卓越教師”典型,整理本土化生涯發展經驗,邀請優秀教師入駐“數字教育小院”。
7月21日,在教育部、安順市教育局、北京市東城區教委等代表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與紫云縣人民政府共同完成實習實踐基地簽約及贈牌儀式。
數字化鄉村教師研修活動。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