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殷切期盼的“國之大者”。教育系統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體矩陣推出“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欄,展示教育系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
今天,“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欄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禮”系列,通過一個視頻、一組大圖、一篇報道介紹寧波如何力促全域整體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個體全面發展——
視頻帶你看
組圖帶你看
寧海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金橋校區學生家庭實驗室項目展演。
寧波南高教園區全景。
寧波市教育局供圖
報道帶你看
寧波力促全域整體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個體全面發展——
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躍升
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通知,認定56個縣(市、區)為2023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寧波市北侖區和奉化區名列其中。早在2019年,寧波市江北區就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截至目前,寧波共有3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為全省第一。
近年來,寧波把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示范引領的重點,突出全域一體、全員覆蓋、全面發展,實現了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躍升。
寧波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毛才盛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礎上的迭代升級,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寧波通過實施全域整體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個體全面發展“三條路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全域整體發展 推動優質共享
縮小義務教育差距,是實現教育起點公平的先決條件。寧波不斷縮小義務教育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在教育投入保障上,寧波嚴格落實“兩個只增不減”,2023年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超過223億元,比上年增加6%。中小學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達到省定標準1.5倍以上。安排6億元市級統籌資金精準支持義務教育,城鄉生均經費基本一致。創新建立教師編制激勵機制,向“雙減”、支教助學等傾斜,去年以來新增編制6797名。連續4年將中小學學位擴容作為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累計改擴建中小學322所、增加學位164391個。
在政策導向上,寧波將全市22所優質高中超60%的招生名額,按照學生數均衡分配到城鄉學校,從源頭上提升鄉村學校的吸引力。全市603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參與“教共體”建設,覆蓋率達100%,提出了教研共建、活動共融、資源共享、文化共生的“四共”目標,驅動義務教育學校質量整體提升。
良好的教育發展態勢進一步擴大了寧波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2022年寧波獲批教育部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三級聯動推動各項實驗項目;2023年獲批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區,打響“院士之鄉”品牌,還成功獲批教育部首批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區域,全域推進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學校特色發展 促進內涵提升
辦好學校,是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關鍵。寧波通過系列舉措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全市,推動城鄉教育質量同步提升。
在江北區實驗中學,每周都有語文、數學、科學學科的“遠距同步課堂”,屏幕的另一端有位于慈城鎮的江北區新城外國語學校,有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洪塘中學,還有溫州市永嘉縣水云學校。“我們從2019年開始探索,不同學校的師生隔著屏幕一起思考與探討,猶如坐在同一個教室學習。”江北區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凌波說。
當前,寧波有382所學校參與“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通過“一塊屏幕”將城區優質資源向相對薄弱的偏遠地區輸送。
師資是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寧波通過啟動鄉村領雁工程、鄉村教師培優提質行動,建強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基地學校,設立山區海島學校特設名師崗位、農村教師特崗津貼和職稱評審傾斜等制度,整體提升鄉村教師的育人水平。僅2023年,就開展鄉村教師市級名師帶徒活動、基地學校片區研修活動等360余次,輪崗交流教師1861人,占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的29%。
學生全面發展 充分挖掘潛能
實現多樣化育人,對實現教育結果的公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寧波全面推進“五育”并舉,為充分激發不同孩子的潛能提供平臺。
為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寧波建立了科學副校長制度,現有7位院士、200余位教授及500余名科技人員擔任科學副校長,實現全市中小學校全覆蓋。定期通過“院士開講啦”講座、科學公開課、科普大講堂等形式授課,已有施一公、王建宇、鄭緯民等多位院士為寧波師生開設科學公開課,參與師生超1000萬人次。
“孩子們在賽場上奔跑,把我們觀賽的大人也拉回到了青春年華!”去年,北侖區舉辦了中小學生籃球“超級聯賽”——“校BA”,創新性地把比賽“搬”出校園,搭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五育”融合平臺。球賽全程進行線上直播,由孩子們擔任解說員、小記者、表演嘉賓,參與比賽策劃、組織、宣傳等,讓他們在一個巨大的“項目化學習”載體中實現了綜合素養的提升。
近年來,寧波成立了全市素質教育領導小組,創建體育、文藝、美術、勞動、綜合5個指導中心,統籌全市各領域素質教育資源,先后開發了近6000門素質拓展課程。“一校一案”優化課后服務,“一生一藝”培養學生特長,多元平臺的搭建助力寧波市青少年在科技創新、航空航天等國家級賽事中獲獎爭先。
此外,寧波還借助數字化手段賦能學生成長,通過開發大數據平臺,采集學生品德表現、學業水平等五大維度數據,為學生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當前,已為全市120萬名中小學生生成數字畫像,助力師生、家長發現學生潛能,驅動個性發展。
文字|中國教育報記者 史望穎 中國教育報通訊員 黃雯菁
來源|《中國教育報》、育見新聞視頻號、微言教育
責任編輯|王佳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