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謝小琴 尚紫荊 衛瓊雨)新生報到的整體情況如何?如何實現迎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如何利用大數據助力迎新工作?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迎來了2024級本科新生。在該校的智能運行中心(IOC),學校領導和工作人員利用電子顯示屏上的實時數據與遠程交互,即可實現迎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連線調度。
“今年我們共有本科新生9257人,目前已有98.3%的學生完成線上報到,已到校報到7684人,所有新生都參與了必修課程學習,87%的學生選修了課程。以下是分社區、學院、時段報到情況……”IOC現場值班人員朱凡介紹。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校長楊宗凱通過駕駛艙查看學校各校門、宿舍實時報到,校內重要點位實景展示,校園交通等情況。
“當5分鐘內車流量小于5時,則判斷該路段出現擁堵,道路顯示紅色或深紅色,工作人員將按照預案開展道路交通疏導。”學校通過往年迎新數據分析,提前做好校門交通秩序維護預案和校內停車位規劃。通過各個時間段學生報到及校園車流人流趨勢,對交通進行預測,并首次將無人機、移動單兵接入,建立固定與移動、地面與空中協同聯動的全方位、全空間、全時段的交通指揮調度體系,初步實現校園交通態勢“實時感知”。
調度現場,學生“3S”大賽項目科技成果被應用到迎新工作中。由資源與環境學院2022級本科生余洋杰自主研發的“智慧視界·校園隨行”校園地圖系統納入“迎新百事通”,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導航服務,學生用這個校園地圖,可以實現從宿舍到教室“門對門”精準直達。在南湖校區北院,以自動化學院學生為主參與制作的“特能搬”智能無人駕駛行李搬運車,載著10余個大件行李箱,在大巴車下車地點到學海6棟宿舍不間斷往返運行,為新生提供行李搬運服務。
據介紹,駕駛艙共有人車實時數據、校園數字孿生地圖和資源保障3大板塊。其中數字孿生地圖接入了學校各校門、交通干道、食堂等重要點位的攝像頭,可查看新生實時報到情況、食堂用餐統計與實景展示、校內重要點位實景展示、交通熱力圖、異常報送等6類功能應用,實現一屏通覽、一鍵通達、一跟到底。
“在今年的迎新工作中,武漢理工大學踐行黨建引領、數據驅動、協同共享、提質增效的方針,在迎新工作駕駛艙集成學校迎新報到、財務繳費、理工智課、交通運輸等系統,通過數據和業務過程的實時交互與協同聯動,實現整體調度和快速響應,以數字賦能管理服務精準化、扁平化,提升師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學校相關負責人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