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連測試安全員都沒有嗎?”工作人員揮揮手離開,車門緩緩關上。幾秒鐘后,這輛主駕、副駕都空著的“無人車”在重慶市渝北區仙桃數據谷路上穿梭。
路上車來車往,路邊行人看到這輛車沒有駕駛員,滿臉驚訝。車內,方向盤自行轉動,嚴格按照道路標線和交通指示燈行駛,加速、拐彎、掉頭,約10分鐘后駛回出發地。
渝北區仙桃數據谷工業互聯網學院成立于2022年,由重慶郵電大學(以下簡稱“重郵”)主動打破“圍墻”、拓寬辦學邊界,聯合仙桃數據谷共同打造。該院聚焦工業軟件和智能汽車領域,通過“校、園、企”協同,搭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于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與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目前,工業互聯網學院建立了4萬余平方米的辦學場地,包括教學科研場地、實習實訓場地、學生宿舍等,自落地以來,學院入住學生已有上千人。
不僅如此,在這里,學院與長安軟件等軟件企業成為“鄰居”,得益于“近水樓臺”,校企共建了“長安智能汽車班”“傳音智慧終端班”“中科創達特訓班”,實現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
幾年前的荒地,如今廠房錯落有致;曾經偏僻的片區,現在車水馬龍;不到10年時間,渝北區仙桃數據谷的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綠色鋁精深加工等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高速發展背后,是龐大的人才需求。
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院辦在產業園區,縮短培養“時差”,“訂單式”培養產業急需人才。如今,工業互聯網學院學生就業率超92%。
工業互聯網學院是重慶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的一個縮影。“重郵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重郵空間通信研究院”“重郵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現代產業學院)”“重慶市集成電路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微電子學院”“鯤鵬創新學院”“微軟重慶軟件外包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以及100余個產教融合平臺,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
校企合作,為破解企業招工難問題和提高學生專業對口率提供了新機制。
“技術迭代日新月異,人才培養不能掉隊。”重慶郵電大學黨委書記李林說。近年來,圍繞國家“科技強國”“網絡強國”“制造強國”“數字中國”等重大戰略,瞄準重慶市科技創新布局和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需求,學校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設置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不是把學生送到企業,而是把企業引進來。”重慶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高新波說,“學校協同創新與協同育人平臺成為學校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試驗田’和‘策源地’,很多沒畢業的學生就被‘預定’,有的學生甚至被多家單位搶著要。”2024年,學校入選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2.0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設基地試點單位。
“我們緊扣產業需求,密切與地方政府、園區和重點企業合作,大力實施‘下山辦院’和‘下山辦園’,培養社會需要的實戰型、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李林說。下一步,學校將聚焦人工智能和信息通信領域,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以“人工智能+”學科群建設為抓手,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全面提升高水平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楊國良 通訊員 陳瑞涵)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