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伴著月光,剛下班的黎齊英從市區驅車30公里,趕回家鄉。作為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的人大代表,他準備繼續走訪村民,深入了解村情,努力解決建立茂南區人大代表蒲爐塘新村“雙助”工作站的問題。
2022年,黎齊英積極響應茂南區“鼓勵人大代表回自然村建站,助推鄉村振興、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號召,回到蒲爐塘新村,建起了“雙助”工作站。新村村民并不富裕,村子還缺乏產業基礎,如何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雙助”工作站?這是擺在黎齊英面前的現實難題。
“多年來,蒲爐塘新村村風純樸,村民崇德守法;鄰里和睦相處,團結互助,是鄰近知名的好客村、好心村。”在黎齊英看來,這些優良傳統可以被概括為“和美”二字。于是,黎齊英決定發揮高校教師的“文人作用”,借鑒擔任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黨委常委以來的工作經驗,幫助新村擦亮文化振興品牌。“‘雙助’工作站力爭打造可復制、易復制的村風家風文化示范村,為‘百千萬工程’作有益探索。”黎齊英說。
通過深入學習相關政策、走訪了解村情,黎齊英以“和美”鄉村為主題,制定了“1234567”振興總體規劃。該規劃從突出1個主題、建好2個地標建筑、建強3個振興板塊、建優4個自然景觀等舉措出發,打造主題鮮明、鄉風文明、美麗宜居的幸福新村。
為了得到村民支持,黎齊英經常回鄉參加村民會議,引導村民共同謀劃。他想方設法聯系當地供電所,為新村安裝高壓變壓器,解決多年來村里用電電壓不足的問題。幾經努力,黎齊英草擬的《振興總體規劃》等,得到村民會議的一致通過。隨后,他積極爭取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助推規劃變成現實。
多方努力下,新村迎來了和美文化樓、和美文體廣場、和美故事長廊、和美休閑公園等系列文化設施的立項與落成。看見村里變了模樣,新村副村主任黎旭清很是感慨。“很高興看到現在的新村。”黎旭清說,現在村里的男女老少常常在文體廣場娛樂健身,孩子們也喜歡跑到讀書室看書。踴躍參與活動的村民們,見證著“和美”鄉村漸漸落地。
黎齊英牽頭設計了新村的專屬村標、村旗、村風展示牌,將其放置在村中顯眼處。這些建設富含新村特色,展現著新村風貌,村內“和美”氛圍日益濃厚。
在“雙助”工作站成員們的組織引導下,村民們主動召開家庭會議,凝練和提出了各自的家風家訓。“勤儉家興”“謙學業進”“為人和善”……村民們將家風家訓鐫刻在門前,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新村依托“雙助”工作站,將陸續開展評選和美家庭、和美村民、和美少年等活動。
和黎齊英一樣,“雙助”工作站成員黎再清也是外出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在兩年多打造“雙助”工作站的時間里,他們并肩作戰。“萬事開頭難,我們現在已經把‘頭’開好了,只希望下一代能夠走得比我們更高更遠。”黎再清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謝鈺然)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