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伴著機床切削、加工振動的轟鳴聲,走進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工職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教師楊洋正操控著數控機床,在一米多長的汽車發動機缸體上進行精密銑削。經過10余年成長,她已從初出茅廬的“菜鳥”成長為學生們常掛嘴邊的“洋姐”。
盡管僅36歲,但楊洋手握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和專利,多次獲得市級以上等大獎,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并在今年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發言。
“榮譽的取得離不開學校建立的完善教師培養體系。”楊洋說,借助學校為新教師量身定制的全方位能力提升計劃,她認真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個人發展目標。
在工職院,像楊洋一樣的優秀教師不在少數?!爱敵?,學校新進教師幾乎全部來自研究型高校,自身技能水平較低,也無法有效勝任技能部分的教學任務,只能‘黑板上開機器,PPT上講工藝’。”學校黨委書記郭天平說。為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學校探索構建“經師”與“人師”、理論與實踐、“能教”與“會教”、學術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育模式。
為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學校依托“青藍”“棟梁”“頭雁”等培育平臺,讓一些經驗豐富教師身先士卒,帶頭鍛煉隊伍。
有了前輩們的“加持”,這些新教師的“能量”在各個領域得到“釋放”: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最美教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各種國家級榮譽全面開花。
自學、到外校參加培訓、向同專業老師請教、請企業工匠當“師傅”……從剛來學校時的青澀到如今獨當一面,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朱開波已經成為專業骨干。今年夏天,他帶領年輕教師投入倒閘操作票專用系統建設中,斷路器、隔離開關的“雙確認”、防誤功能……這些年輕人在工作中磨煉了技術、增長了經驗。
職業教師除“技能立身”外,還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有進取心。
“只有把抽象知識點變成可視化圖片,在實踐中手把手去教學生,才能讓孩子們變得愛學、樂學?!?藥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師宋陽說。
“每次參加大賽前,從早上7:00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時間,每個人都不厭其煩地‘打磨’自己手里的產品,沒有絲毫懈怠?!睉秒娮蛹夹g專業教師黃進說,
“我真的很感動,他們可能只是學知識有點‘不在行’,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上進心?!秉S進感慨地說。
“社會對職業教師的認可和支持度不高,只有強化保障,才能讓更多優秀教師愿意從事職業教育?!敝軅鞯抡f。學校為教師提供優惠購房政策,讓教師干事創業有更舒心的環境。同時,學校也會定期舉辦各種讀書班、藍旗賽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極大提升他們的工作幸福感。
郭天平表示,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強化職教師資類型特色,多措并舉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示范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水平“雙師型”隊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楊國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