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很怕水,家附近也沒有合適的游泳館,通過培訓我克服了對水的恐懼。”江蘇連云港市和安中學學生傘琪涵說,在贛榆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她在教練的指導下學習游泳基本技能。和她一樣,連云港市贛榆區17300余名初一學生都參與學習了游泳這門“生命必修課”。
“我區水域面廣、水情復雜,且很多學校臨海,防溺水工作壓力較大,僅靠說服教育、限制學生下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游泳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贛榆區教育局局長居潘娣表示,大力開展中學生游泳培訓工作是倡導素質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體現,“學”“防”結合,讓青少年面對野外水域充滿敬畏之心,防溺水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6年來,贛榆區以“讓每個孩子學會游泳”為目標,以“配齊配好、分期推進、逐步完善”為原則,在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對全區七年級學生集中進行游泳技能培訓,填補了中小學游泳課程空白,累計培訓10萬余名學生。
2017年,贛榆區教育局在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新建游泳教學館。第二年,相關科室負責人北上拜訪山東莒縣、河北滄州等地橡膠泳池生產廠家,最終在基地操場搭建出移動式支架游泳池10套,2020年又新建拼裝式泳池3套。目前,基地共有移動式泳池13個、室內半標準泳池1個,每個泳池375平方米,設6條泳道,一次可容納80人。
蛙泳簡單易學、實用性強,贛榆區將其列為基礎課程。考慮到全區初一學生數量龐大、人員分散、接送困難等實際情況,培訓采取5天10課時的全封閉模式,由學校統一安排校車接送并負責學生食宿。
“游泳訓練可以在防溺水的同時,起到‘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輻射效應。”贛榆區教育局體衛藝科科長秦明說,“讓如此多的學生從‘旱鴨子’變身‘小飛魚’,對師資、場地、課程設置等都是巨大的考驗。”為此,贛榆區堅持做好基礎配套,確保設備完善、隊伍充足,讓學生游得安心、家長放心。
“開班前,我們進行嚴格的理論課和實操課培訓,尤其是防溺水教學培訓,確保每名教師都能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教學工作。”游泳培訓主教練王鑫鑫表示,贛榆區建立教練員、救生員師資庫,在全區招募20名具有游泳教練證、救生員證的教師擔任長期志愿者,并與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學院合作,對300名中青年教師志愿者進行專業培訓,所有志愿者培訓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
“目前,培訓場館有持證教練40余名,持證救生員60余名,基本能滿足暑期培訓需求。”王鑫鑫說,針對學生基數大的狀況,基地實行連隊化教學,一組學員進行游泳培訓,另一組學員觀看游泳教學、防溺水安全教育視頻。在確保30至40名學生至少配備3名游泳教練的同時,該區還邀請教師、家長參與監管,最大化保障課程的有序開展和學生的人身安全。
“孩子從訓練營回來后,變化讓我們很欣慰,不僅掌握了游泳技能,還變得更加開朗。”海頭初級中學學生家長張浩表示。“開訓前,我們發放告家長書征詢意愿,報名數占總學生數80%以上。”海頭初級中學年級主任牟進營說。
“我們安排專人全程參與指導各項工作,池水也定期消毒和監測,還配備了救生員和醫護人員。”居潘娣表示,贛榆區投入2200余萬元用于基礎建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生、留守兒童免費培訓,努力讓每名學生“訓練5天、受益終身”。(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阿妮爾 通訊員 王子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