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10月16日,第三屆豬模型國際會議暨現代生物產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在河北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舉辦。大會現場發布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農業科技成果415項,簽約模式動物大設施合作項目、保定市域內現代生物產業項目18項,涵蓋生物醫藥、數字農業、清潔能源、營養調控技術研發等領域。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農村廳、保定市人民政府主辦。大會期間,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致歡迎辭。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獲得者、大設施國際科學咨詢委員會主席Mario R. Capecchi(馬里奧?卡佩奇),教育部、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分別致辭。大會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譙仕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吳森做主旨演講。
“國家模式動物科學中心”“華大智造與大設施聯合共建DCS LAB組學前沿實驗室”在會上正式揭牌。
2015年12月,科技部認定“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第七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此為基礎,河北涿州正式啟動申創國家農高區。目前,園區吸引12個院士團隊、2000名優秀人才入園工作,近三年獲批專利552件,認定新品種120個,研發引進新技術28項,實現成果轉化40項,逐步成為京津冀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先行區、集聚區。
近年來,涿州依托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作物分子育種中心等項目,大力發展以現代生物農業為主導,以豬全產業鏈、農業科技服務、食品加工為支撐的“1+3”產業集群,努力承接北京產業外溢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積極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農業硅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