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在這里,他們為生命成長培根鑄魂

——從教育一線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落實

發布時間:2024-11-04 作者:郜云雁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所沉寂10余年的欠發達地區普通高中,如何從保障學生的睡眠與運動入手而實現逆襲?當大學教授深度參與小學生的思政教育時,會發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一朵小小的“七色花”何以能撬動師生和家長的全情投入,并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近日,記者隨同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調研團隊,赴甘肅省3所學校采訪調研,親身感受一線學校在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中的大膽創新和探索,以及他們對新課標、新教材的深刻認識和思考。

圖為甘肅省隴南一中的茶藝社團現場    陸雅彬 攝

“小臺燈”事件引發的睡眠革命

時間倒退到2012年5月29日,許邦興走馬上任甘肅省隴南一中校長的第一天,就準備好了要“點三把火”:一是取消通宵自習室,學生最晚在晚上11點睡覺,必須保證8小時睡眠;二是高三增加一節體育課,達到每周3節課;三是開齊藝術類課程,開展全員化的學生社團活動。

許邦興的這“三把火”,把全校師生都“燒”懵了。為了高考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復習、刷題,他卻“節外生枝”地“瞎忙活”……誰都搞不懂這位新任校長心里在想啥。不少教師至今都對當年的“小臺燈”事件記憶深刻,據一位教師回憶,通宵自習室剛被取消時,一些學生開始在宿舍里偷偷地點開著小臺燈熬夜學習,結果許校長發現后,對27名學生進行了嚴厲的處罰。一時間,大家竊竊私語,但也再無人敢違反學校“新規”了。

對于高三要增設音樂課,音樂教師王文英回憶自己當時深感意外。她找到許邦興,詢問高三學生要備戰高考,是否可以先不用開設音樂課,“沒想到許校長說,高三學生學業壓力大,更需要音樂的滋養和釋放。”那時學校的音樂設備老舊,僅有的一架鋼琴還是斷弦的,許邦興很快特批購買了6架鋼琴,讓王文英組建管樂團,開設歌唱、舞蹈等藝術社團。”

除了每天3-4次跑操、增加午休時間、每名學生至少參加一項社團活動外,學校還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參與日常值日和家務,包括打掃教室、廁所和校園衛生,以及每周回家做一頓飯。而這些看似與學業無關,甚至有點“浪費”時間的新規,似乎并沒有影響學生們的成績。

由于睡眠足了,鍛煉時間多了,身體健壯了,又有了全員化的社團活動,老師和家長們發現,學生的眼里開始有了光,上課注意力更集中,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先“成人”,再“成才”,許邦興通過寫文章、作報告等多種方式,不斷地給師生“吹風”,強調學生發展得越健康、越充分、越全面,未來成為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此時,他的心里正醞釀著第二盤大棋——課堂改革。

許邦興曾撰寫過多篇學術性文章,圍繞“傳授型課堂教學反思”“構建有利于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等問題,做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時任副校長周志平等同志的大力協助下,許邦興開始,在全校探索和推行“三三三+合作”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從“以教師的教授為核心”的傳授型課堂,轉向“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的探究型課堂。

英語教師張輝,是學校首任校長楊希震的外孫,對學校自然有一番特殊的情感。這位1997年就來到學校工作的老教師,回憶起當年的課堂改革經歷,仍感慨萬千。他說,自己當時對新的教學模式很不適應,“我感覺自己的教學已經很成熟,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既濃縮又高效,但是按照新的要求,我需要重新設計課堂,而且我要講得很少,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作為教師,我的作用主要在于問題設計、課堂引導和學生評價。”

張輝發現,課堂上“不讓”講了,課堂下卻更忙了。作為英語教研組長,張輝需要組織全新的“三備一反思”備課流程,即先是個人備課,再集體備課,最后教師要對集體備課后形成的教案進行個性化加工,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每位教師都要過關,輪流做集體備課后的教學設計。“一反思”則是指,課后教師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得失進行總結。

“我后來才真正理解了,今天的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作為資源的開發者去創造學習指南,作為課程設計者去設計學習路徑,作為評價者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程目標的達成,作為導師去完成學習訓練與育人任務”,張輝說。

除教師外,學校針對學生的預習和課堂學習,也有十分詳細的流程要求和落實清單。例如,學生課前需要完成“預習案”,課堂上需要通過教師提供的問題清單展開“探究案”合作學習,最后通過“訓練案”,檢測學習任務和課堂目標的達成情況。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學校在學科方面已獲得130余項省一等及以上獎勵,其中五大聯賽(奧賽)達60項,全國決賽獲銅牌5個;科技創新自2017年實現“0”的突破以來,已獲得36項省一等及以上獎,其中5項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清華大學等數十所名校先后為隴南一中授牌“優質生源學校”。

回首學校改革歷程,現任黨委書記許邦興說,基礎教育是以“成人”作為價值取向的起步階段,它的價值不應只是滿足于眼前的需要,還要為未來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克服單純教師講學生聽、教知識學知識等現象,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許邦興指著案頭已被翻閱了不知多少遍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說,行動方案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引領,為學校深入推進改革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動力,“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讓教育返璞歸真,讓教育關注人的發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主陣地,也讓學校成為能培養出富有創新品質的學生的搖籃。”

圖為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學生參加“麥田里的思政課”現場    羅德龍 攝

“麥田里的思政課”可以這樣“酷”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簡稱“師大附小”)五年級(四)班的解景鑠,對今年參加的“麥田里的‘金色’課堂”記憶猶新,“在麥田里,我和小伙伴們一起負責撿麥穗,可是我忙活了半天,才撿到一小把麥穗,都不夠做半碗面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第一次體會到了這句詩的真正含義。”

而來自西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婧的講解,更讓解景鑠了解到了小麥從萌發和出苗、分蘗和拔節、抽穗和揚花,再到灌漿和成熟的生長發育過程。解景鑠還和來自附中的其他高年級學生一起,分別代表小、中、高年級不同學段的學生,在麥田里舉起不同的展示板,以呈現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同時也代表他們的不同成長階段。

“為什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一見面就問:吃了嗎?為什么與吃相關的許多表達,已成為中國人共同的民族記憶,比如混口飯吃、吃了上頓沒下頓、吃香的喝辣的、吃得開、吃不準……”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喬恩,從《“吃了嗎”——民以食為天》這篇文章出發,談到中國歷史上曾災荒頻仍、食物匱乏。她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和數據,讓現場學生深深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傳統,以及“解決了14億人吃飯問題”的中國奇跡。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馬世年,則以《詩經·豳風·七月》和《觀刈麥》為例,帶領學生在金色的麥浪中現場誦詩,體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文化傳承。“麥田里的思政課真的很酷,我們喜歡這樣的課!”參加收割麥子活動的學生們興奮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后,師大附小借助西北師范大學豐富的專業資源,著力構建大學與小學一體化“大思政”育人模式的創新嘗試。在思政和研學活動中,學校依托西北師大的強大學術資源,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馬喬的兒子趙若水,在師大附小上六年級,她也因此經常受邀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講壇。記得去年底,為了給全校家長講好主題報告《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馬喬收集整理了20余幅油畫作品,她以這些油畫反映的年代為時間軸,生動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共產黨宣言》《資本論》背后的故事,以及中國為什么需要馬克思主義等宏大問題。“我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我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讓更多的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唯物主義意蘊,以及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實現路徑”,馬喬說。

如何理解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小學階段如何以核心素養為目標,滿足社會對思政課的新期盼?已有19年教齡的王穎,既教五年級語文課,也教《道德與法治》課。在語文課上,她會有意識地根據課程和教材內容,關注學生的認知、共情和情感內化,注重在師生的平等交流中,將明理修身和家國情懷注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王穎的《道德與法治》課也極受學生歡迎。語文教師的優勢讓她很善于利用繪本資源講好思政故事。她發現,新課標后的新版教材,也增加了不少繪本教學資源。在她的眼里,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核心目標都是育人,而“教師的眼里要有‘人’,才能真正將育人目標落地”。

閱讀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調》,讓王穎深深地理解了——“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她記得,班上曾有一名學生,成績落后,學習也很被動。偶然一次,王穎看到了這名學生在操場上飛奔時的矯健身影,她心里頓時一動。她專門找到體育教師協商,希望吸收這名學生參與到體育訓練和比賽中,并多次在學生需要訓練時,與任課教師協調時間。“后來這名學生在體育比賽中表現出色,而當這名學生真正體驗到被看見的感覺時,改變就悄然發生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英語課也能講好思政教育嗎?對于這個問題,英語教師嚴淑萍不但有深入的思考,還有豐富的實踐探索,“過去的英語教學,更多關注語言學方面的知識學習,并強調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傳播;另一方面,我們卻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輸出。結果是,孩子們能用英語侃侃而談西方的飲食、節日甚至歷史故事,卻不會用英語介紹本民族的傳統飲食和節日。”

嚴淑萍早已意識到,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更是為了文化的交流和互動。作為英語學科組長,她說,如何讓孩子們學會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已成為英語教學團隊的共識和目標。

壓歲錢是怎么演變來的?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如何介紹你最喜歡的中國飲食和背后的文化故事?英語課上,孩子們對能用英語表達家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傳統十分感興趣,英語課堂上經常會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新增加的課程內容,對英語教師也是一項新挑戰。比如,如何用地道的英語表達中國的古詩詞;如何確定一些沒有固定表達的成語或諺語……總是埋頭學習西方文化的英語教師,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有很多的知識盲點。

嚴淑萍清晰地記得,一名學生曾問她:老師,“中阮”的英文怎么說?她一時反應不過來,只好說,老師也不知道,等我查閱后再告訴你。她說,自己查閱后才知道,中阮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彈撥樂器,是古琵琶的一種,已有兩千年的歷史,“落實新課標的過程,也是我們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該校副校長王蕾表示,師大附小一直在探索如何發揮關鍵課程作用,并努力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所有學科教學中,“在我們學校,人人講思政、課課講思政的氛圍十分濃厚,我們已初步形成了‘大思政課’的良好育人生態。”

圖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小學的體育教師團隊    李亮善 攝

“運動風云榜”催生的健康小達人

10月17日清晨7:20,蘭州市七里河小學六年級(七)班的王博藝,一進校門就扔下書包和外套,一溜小跑地來到跑道上。他盯了一眼頭頂前方不遠處的攝像頭,然后鉚足了勁兒地飛奔起來。等他跑完了50米回來,豎立在操場旁的“智慧操場”顯示屏上,已經清晰地顯示出他的最新成績:9秒50,目前處于排行榜第一。

在實時更新的“運動風云榜”上,除了50米短跑外,還有立定跳遠、仰臥起坐、跳繩、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等項目。這時,已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校園,他們打開灌木叢旁的一扇漆成綠色的木質大門,從里面取出籃球、足球和排球,爭分奪秒地投入到運動中。

上課前,王博藝快速地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七色花園”,里面已有兩朵“七色花”和3朵“純色花”。其中,3朵純色花分別是紅色的“篤行”之花、黃色的“尚禮”之花、橘色的“博藝”之花。他還需要繼續努力,攢齊綠色的“健康”之花、淡藍的“善學”之花、藍色的“創新”之花,以及紫色的“悅讀”之花,就可以在自己的花園里再增加一朵美麗的“七色花”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七色花”評價系統目前分為三個層級:“班級七色花金鑰匙”“年級七色花”和“校級七色花”。初級階段是“班級七色花金鑰匙”獎勵。學生只要在某一個方面表現出色,就會獲得一把“金鑰匙”,集夠7把“金鑰匙”后,就可以留在班級的“七色花”光榮榜中。等學生攢夠49枚不同的“金鑰匙”(即7枚班級“七色花”)后,就可以在每周一升級儀式上,獲得一朵純色的“年級七色花”。最后,學生攢夠了7朵不同顏色的“年級七色花”后,將榮獲一朵“水晶七色花”——這是七里河小學的最高榮譽。

這套在外人看來頗為復雜的評價系統,對于該校的師生來說,早已熟稔于心。像王博藝一樣,學生們十分關心自己的“七色花園”。焦宏圓的大女兒,3年前剛從這所學校畢業,如今小女兒焦文暄已在這里上五年級了。他回憶說,小女兒剛上學時膽小內向,不敢說話,“有一天,小女兒問我,為什么我得了這么多花瓣,卻沒有一朵七色花?”

父女倆一起認真分析后,發現原來是因為小女兒的“悅讀”之花太少。“小女兒明白了自己的短板后,開始努力地識字和閱讀,沒想到后來竟成了一個‘小書迷’”。后來,學校開展的“魔術社團”吸引了焦文暄的注意,“她現在開始著魔于近景魔術,每天都渴望去學校”,焦宏圓說。

在甘肅醫學院當體育教師的柳風,曾對自己敏感內向、身體瘦弱的兒子柳銀澤很不放心。“沒想到兒子入學5年后,如今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柳風回憶說,因為一次小小的鼓勵,內向的兒子開始參加班級講堂,老師的鼓勵讓他愛上了朗誦,后來由班級推選參加學校小學生大講堂,從周冠軍到月冠軍,最后榮獲小學生大講堂“年度總冠軍”的稱號。之后又擔任開學第一課主持人。“現在的他既開朗又自信”,柳風說,原本瘦弱的柳銀澤,后來因為愛上籃球運動而健壯起來,“兒子參加了籃球社團,只要我在家,他就會拉著我打籃球,我也會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籃球比賽。”

記者了解到,“七色花”平臺上可以直接導出學生發展雷達數據圖,便于教師直觀判斷學生素養發展是否均衡,還可以預測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采取指導措施。在平臺上,學生有自己的“朋友圈”,也可以查看同學的“花園”,且“花園”里只見“七色花”,不見分數,既激勵了孩子,又保護了他們的隱私。如果家長熱心參與學校活動,學生的“花園”里還會出現一些特別的獎勵,比如熊貓、金絲猴等飾物。

七里河小學黨總支書記王俊莉告訴記者,“七色花”評價系統的背后,其實是學校從篤行、善學、博藝、尚禮、悅讀、創新、健康等七個維度,為學生搭設的形式多樣的“七彩課程”,希望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七彩跑道。

“這些課程的開發主體就是學生,所有課程都由他們自主設計、組織實施,喜歡什么,自己說了算。”王俊莉介紹說,每學期學校都會推出“搶課制度”,學生會“搶”自己喜愛的課程。為豐富學生的社團生活,學校在20余個體育社團課程的基礎上,還通過引進社會力量,引入了舞龍舞獅、光電射擊專業團隊;利用校外場館,開設了游泳、羽毛球等運動項目等。“我們希望讓學生在多元體育課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運動方式,并掌握一到兩項終生受用的運動項目”,王俊莉說。

2023年12月,王俊莉成功入圍第四屆蔡崇信“以體樹人校長計劃”,是甘肅省唯一入選校長。她立刻把包括獎勵校長個人的10萬元,共計50萬元的獎勵資助,全部投入到學校以體樹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實踐中,讓學生運動中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她說,小學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打基礎階段,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意志品質,是學校能給孩子們一生發展的最好禮物。

據悉,為主動順應新時代、新形勢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深化改革需要,積極探索促進國家教育宏觀政策轉化落地的有效策略,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從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高質量發展的全局出發,在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設立了4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該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韓春勇表示,上述4個實驗區代表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和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典型樣態,與教材所已有的20個課程改革實驗區一起,形成了代表我國東南西北中各地、覆蓋經濟發達區、欠發達區,城市、農村和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實驗全生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郜云雁 采寫)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99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66|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 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