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阿妮爾 通訊員 范偉 趙瑜瑤)“文鰩”跨介質共軸雙旋翼無人機、具有自適應能力的仿生假手、氣驅軟體爬行機器人……11月22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十三屆“天宮杯”研究生創新實驗競賽上,68支學生隊伍以最新科技創新作品展開角逐,一個個眾多極具想象力和創新性的科創作品,密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與尖端科技創新需求,涵蓋材料與制造、電子電氣、控制與導航、平臺總體、系統仿真等多個領域,讓學校體育館瞬間“變身”科創館。
“天宮杯”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特色創新實踐品牌活動,競賽舉辦13年來,參賽隊伍達780余支,參賽研究生3300余人,獲得立項的培育項目曾獲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航工業杯”國際無人機創新大賽、金磚國家工業創新大賽等賽事最高獎項。今年參賽的團隊中,5支在賽前已獲2024年金磚國家工業創新大賽金獎等榮譽。
“我們希望進一步將前沿科技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充分培育學生創新力,引導學生充分融入國家創新體系,自覺將研究方向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為解決‘卡脖子’問題貢獻力量,讓更多年輕人才加速成長為科技創新主力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鄭祥明介紹說。賽中,多位校內知名教授、校外行業導師組成的評審團對參賽項目進行深入指導。學校還對獲獎項目給予最高3萬元的獎勵,支持學生開展科研創新。
“團隊多名成員曾入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引航計劃’,項目還得到江蘇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順利落地。”獲得本次競賽特等獎的“航空航天自主可控的自動進給鉆驅控一體雙電機控制系統”團隊隊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高順興介紹說。
針對難進口成本高、鉆不好鉆不深、難以智能化等問題,高順興所在的團隊進行了軟硬件國產化替代,研制出國內第一臺自動進給鉆裝備,提出了雙電機高低速協同控制技術和雙電機差動驅動控制技術,自主研發自動進給鉆軟硬件智能控制系統和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加工工藝數據庫,并實現產業化應用。經現場專家評審,項目獲得本次競賽特等獎。
近年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引航計劃”、本博貫通培養計劃,設立“博士創新與創優基金”、創新實驗競賽培育項目等,為研究生創新性、國際化、個性化發展搭建了多層次平臺。“學校將繼續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不斷完善研究生創新培養機制,加快培養國家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該校副校長施大寧表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