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飄逸 記者 陽錫葉)“大家好!我是AI主持人‘常小理’。歡迎大家來到長沙理工大學《青春·信仰——讓歷史告訴未來》音視頻思政課……”11月25日,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大會堂內,湖南省內20多家單位的領導和嘉賓、千余名師生在AI主持人的引導下,重溫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青年奮斗故事,感悟青春之美與信仰之力。
思政課以歷史為主軸,由“建黨先鋒”“革命主力”“建設中堅”等篇章組成,全面而系統地展現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青年在各個歷史階段所肩負的偉大使命和發揮的重要作用,讓師生沉浸式探尋歷史脈絡、感悟歷史偉力。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為此次思政課增添了新的活力與魅力。串聯整堂課的AI生成式技術敘事、視聽動態交互式特效等,在打破傳統思政課教學時空限制的同時,使紅色歷史和文化更加鮮活立體、可感可知。
從覺醒年代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先驅懷揣理想,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奔走呼號,到革命戰爭年代以少共國際師、狼牙山五壯士為代表的青年戰士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年們扎根基層和邊疆,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默默奉獻,到改革開放浪潮中青年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再到新時代青年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努力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棟梁之材……每個篇章都以生動的故事、翔實的史料和創新的呈現形式,讓師生們仿佛置身歷史現場,深刻感受到青年群體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的磅礴力量。
“此次音視頻思政課是學校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探索數字技術賦能思政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與突破。”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付宏淵介紹,學校向來注重推動數字信息技術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度融合,以“三全育人”教育基地等為依托,充分挖掘湖湘紅色文化、校史資源等進行融通轉化,拓展和豐富“大思政課”實踐內容。“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拓展‘大思政課’的學習空間和教育場域,讓紅色故事更加鮮活、紅色基因更好根植,在守正創新中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