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焦小新)近日,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鐘子宜(Ziyi Zhong)課題組聯合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Charlotte Vogt課題組及斯坦福大學教授Simon R. Bare在國際期刊《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題為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in metal oxide-supported atomic, cluster, and nanoparticle catalysis”(單原子、團簇、和納米顆粒金屬負載型氧化物催化劑中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綜述文章。
《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綜述性期刊,在化學、化工以及材料學科領域享有極高的學術影響力和權威性,所刊發的論文對相關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該文首次用電子結構等參數,如費米能級、功函數及表面能、金屬氧化物還原性、吸附熱等解析金屬與載體強相互作用程度,以及對催化反應影響進行關聯。
除對SMSI分析與表征方法進行評述外,對未來該領域發展也進行了預測,如動態SMSI是近年研究的熱點之一,指在反應條件變化時,金屬-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劑結構發生相應調整。這一特性使催化劑在不同反應條件下表現出更好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例如,通過動態調整金屬顆粒的電子結構,可以增強催化劑的抗毒化能力和反應效率。
SMSI的研究成果在工業催化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在CO?轉化、加氫、脫氫等過程中的應用。未來,隨著對MSI的研究不斷深入,科學家有望通過精確設計的MSI催化劑,實現對復雜反應體系的高效、綠色轉化,推動催化科學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