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芷薇 記者 劉盾)近日,“灣區教育論壇·第二屆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高質量發展論壇”召開。本次論壇以“弘揚教育家精神,優化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服務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華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華南師大”)主辦,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等承辦。粵、港、澳等多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教研人員、中小學校長等450多人參會。
在論壇開幕式上,華南師大副校長陽成偉表示,近年來,學校進一步推進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服務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2022年專門設置教師教育學交叉學科博士點,2018年率先成立全國首家教師教育學部,持續推動教育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華南師大組團工作。學校充分發揮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優勢,積極創新教育模式,連續6年成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師德論壇,組織開展廣東省“師德巡講”系列等活動。
中國教育學會原副會長、華南師大原副校長吳穎民認為,綠色發展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推動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自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基礎教育的綠色發展,應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的“綠色素養”。
本次論壇舉行“吳穎民教育基金”獎項發布儀式。其中,“教師教育礪儒獎”用于獎勵在教師教育領域長期耕耘、取得創新,且具有實踐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和教師;“基礎教育屏山獎”用于獎勵在基礎教育領域獲得優秀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學創新成果,表現優異、廣受好評的中小學校(園)長和教師。“吳穎民教育基金”還將設立學術交流類基金,為舉辦面向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的學術活動提供支持。
“灣區名師大講堂”也在論壇開幕式上啟動。粵港澳三地的20多位名師在首期“灣區名師大講堂”活動中,講述他們的教育故事。
推動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發展,是本次論壇的重要主旨之一。華南師大教師教育學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王紅認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強調對基礎教育服務貢獻度,應成為新時代高質量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導向。
師范院校協同地方促進基礎教育教師發展的創新路徑探索、教師教育對基礎教育的貢獻研究、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教育等分論壇同期舉行。
華南師大自主研發的“師能幫”課堂教學能力AI測診系統3.0版本,也在論壇開幕式上發布。該系統與語言大模型結合,推出全新升級的“小幫”智能助手,解決了當前數字化教學評價中的多個痛點問題。
研發團隊為該系統取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師能幫”,通過AI賦能,可應用于教師自我診斷、教學研究、教師招聘等多種教育場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